ads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Angor Wat (Cambodia)_Part 8

就跟一般的旅遊團一樣
還是會安排一些購物的地方
只是這個地方不同於一般的購物店
叫做「吳哥藝術學院」
經由導遊的介紹才知道
這裡是由法國文教藝術組織和當地政府聯合設立的
是提供身有殘疾的青年學習一技之長的所在
當然這邊是完全沒得殺價的地方
所以裡面的雕刻品都有一定的價格
從參觀中可以了解他們雕刻的過程是很辛苦的
由成品中
可以看出他們對於每個成品
都有一定的水準在
也讓我對於某些雕刻品有買的衝動
只是價格擋住了我的衝動
直到最後要離開時
在機場的免稅商店裡
還是有他們的分店
想說找看看是否有在原本商店看到的雕刻品
(心想如果有,就準備敗下去了)
不過來回仔細尋找了一段時間
還是沒有
只能殘念囉!
經由嘟嘟車的巡迴
讓我們參觀了一下暹羅市區的街道景色
最後上飛機前
當然是要到市集好好的購物一番
(雖然這不是我的興趣)
但還是可以買買小東西做個紀念
因此在這裡我還是晃了一下畫作
不過還是沒看到另我有感覺的畫作
(所以才說當時在遺蹟就該先買好的)
不過還是買了些不錯的紀念品
在來吳哥窟旅遊時
查過了很多資料
得知這期間是雨季
不過幸運的是
在參訪過程中
只有在最後一天有下雨
在機場時下更大
經由這幾天的觀察
如果在雨季期間的遊客就感覺有點多的話
那乾季期間不就是爆滿嗎?
不過經由這次的旅遊
讓我對於各地世界的文化遺蹟有了更大的興趣
To be continued...

Angor Wat (Cambodia)_Part 7

[女皇宮的雕刻真的非常細緻,很漂亮]
斑蒂斯蕾寺(女皇宮)--Banteay Srei
(時代:約10世紀 / 國王:Rajendravaman II)
公元1941年,考古學家發現斑蒂絲蕾寺,自此,她成為吳哥古蹟中最美的一處。
事實上,吳哥王朝沒有女皇,這裡也不是宮殿,而是供祀濕婆神的廟宇,斑蒂斯蕾寺不像其它的印度教神廟,總將神廟建築在高聳的台階上,而是將斑蒂斯蕾寺從高山拉回平地,透露了親近的和諧;斑蒂斯蕾寺的正門入口,高度只有150公分,讓人都要低頭進去,謙卑的來到濕婆神的殿堂,門楣上,藝術家雕刻濕婆神的傳說,牠乘坐三頭巨像坐騎,威武降臨,巨象下方,是一頭威猛的獅子,牠緊握雙掌,似乎臣服於濕婆神的威嚴,又像為濕婆神開導。
進入大門,是通往祭殿的堤道,堤道右側的迴廊門楣,雕的是「善之天神與惡之阿修羅」的故事,在這裡特殊的是,阿修羅有著美麗的臉龐,而天神則容貌醜陋駭人,背後的故事是,阿修羅因為容貌美麗,便藉由美麗行詐欺騙,害人無數;而天神因為相貌醜陋,人們反而不聽其言,最後,天下大亂,善的天神終於制止惡的阿修囉,世界復歸於平和,以很簡單的寓意告訴人們:勿以貌取人。
公元1932年,法國人馬爾侯(Malraux),一個年輕、充滿藝術才華的作家,讀到一些關於吳哥古蹟的報導,並且知道發現不久的斑蒂斯蕾寺仍處於廢址階段,尚未受到古蹟保護的法律約束,便走法律漏洞,申請研究許可證,和妻子來到吳哥,在當時沒有人知道馬爾侯要做什麼?後來發現馬爾侯將斑蒂斯蕾寺左側南塔上的「麗華塔」(Devata)女神雕像從壁龕上切割下來,運到海邊,準備走私到法國,幸好,馬爾侯在海關遭到扣留,「麗華塔」雕像也查封,後來歸回原位,因此,今天遊客才可以看到這尊吳哥遺址中最美麗的仙女雕像。
因為「麗華塔」的美與淺淺微笑,也被人們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
神牛寺--Preah Ko
(時代:約9世紀晚期 / 國王:Indravarman I)
耶輸拔摩一世遷都吳哥新城前,舊的首都在羅洛斯一帶,距吳哥15公里,神牛寺、巴孔寺、羅雷寺,是遺留下來三座最重要的建築,它們像是古老廢墟般,安安靜靜的在這裡躺了一千多年。
神牛寺主要由六座磚塔構成,面向東方是三座較大的磚塔,後面朝西的位置是三座較小的磚塔,這六座磚塔應該是為了紀念祖先而建的,東面三座磚塔裡中央那座磚塔,是用來紀念真臘王朝的開國君主闍耶二世;靠北邊那座,是用來紀念因陀羅跋摩一世的祖父;靠南邊的那座,是用來紀念因陀羅跋摩一世的父親,這三座說明了吳哥王朝父系崇拜的重要性,超越母性崇拜。
父系磚塔後方是紀念母性的,它們分別對應了前面三座較大的磚塔,分別是前面君王的皇后;六座磚塔充滿感人的力量,隨時想到自己的父母、祖先,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當國君吧!軍者父母心,它才能時刻地想到人民百姓。
更明顯的是寺前的三座神牛雕刻,代表當初除了紀念祖先,也在供奉濕婆神,因為神牛就是印度教主神濕婆神的座騎,直到今天,印度人仍禮遇牛隻,原因在此。
巴孔寺--Bakong
(時代:約9世紀晚期 / 國王:Indravarman I)
羅洛斯遺址中,最壯觀、典型、影響後代深遠的是,巴孔寺。
巴孔寺建造的目的是供奉神靈,當時由印度傳來的印度教,已成為真臘最重要的國教,巴孔寺正是用來彰顯印度教須彌山的代表作。
巴孔寺以能看到吳哥窟的雛形。今天,巴孔寺的護城河已被發現,長有900公尺,寬有700公尺,護城河上就是引道,和吳哥窟一樣,引道兩側就是那迦蛇神,雄偉傲岸的蛇頭,迎接前來朝拜的君臣百姓,莊嚴而隆重。
過引道,來到中央的參道,參道兩側各有一座長方形的建築,這是吳哥最早的「藏經閣」,啟發後來吳哥窟的藏經閣,或許,因陀羅跋摩一世認為文化重於一切吧!因此「藏諸名山」,希望後代永保,這個概念,後來的吳哥王朝都不敢忘卻,一直延續。
這座典型的須彌塔,遠觀是山形,及至攀登其上,卻發現裝飾的細部雕飾,石獅、假門、麗華塔女神等,古拙而可愛,可以細細欣賞,當然,和其他千年古蹟一樣,當日雄偉的石獅,守護了千年,厚壯的身軀也不免被風雨削去不少,其中幾尊石獅甚至只剩薄薄一片石板樣子,也極有趣味。
[負責幫忙捐款的小孩,他們會看遊客是哪國人而講不同國家用來稱讚的語言,在當時只有聽到國語、韓語與日語,很厲害]
綜觀巴孔寺,已全部具備吳哥的建築特色,讓後代建築,只能整體遵循,只在細節發揮。
(資料來源:吳哥窟 : 叢林裏的眾神之城 / 何修仁文.攝影)
(資料來源:吳哥深度旅遊聖經 / 賈克斯(Claude Jacques)著; 傅利曼(Michael Freeman)攝影; 邱春煌譯)
[暹羅市區的夜晚也是特別的漂亮]
對於腸胃比較敏感的人
在這邊的餐廳用餐時
還是適度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口味
雖然我是屬於看到新奇就想嚐試看看的人
(甚至原本還想說是否有炸蜘蛛可以吃?炸蜘蛛也是當地怪怪美食之一)
只是意外的是
沒有吃到奇異的東西
但還是有人感到腸胃不適
不過經過醫院的診療之後
也平安度過此次的意外小插曲
To be continued...

Angor Wat (Cambodia)_Part 6

其實吳哥遺蹟裡面應該還有很多遺蹟等待著被發堀
只是因為即使發現了
如果沒有當初前人努力所記錄的圖片與描述
要一塊一塊的將遺蹟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實在是一個很困難的工程
因此各國對於此地的歷史遺蹟
都奉獻了他們對於此地的重視與維護
因此導遊也會介紹哪些遺蹟是由哪些國家所進行的修復工程
吳哥窟(小吳哥)--Angkor Wat
(時代:約12世紀早期 / 國王:Suryavarman II)
吳哥窟的「窟」是寺廟的意思,但當初法國人發現祂時,並不清楚這是寺廟,牠那荒涼又無比宏偉的景象,讓亨利‧穆奧(Henri Mouhot)聯想到這是一座巨大的古文明的墳場。(墳場,指的是過往偉大文明的廢墟)
可以想像當初穆奧「發現」吳哥窟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1858年,他接受巴黎地理學會的委託,到柬埔寨進行考察,並進入叢林採集樣本,在那時他早就已聽過一個浪漫的傳說,在柬埔寨的叢林深處隱藏著一個神祕的古國,它的建築無比華美連歐洲都有所不及,果真穆奧真的發現了,在叢林亂草中,找到了石階,以及石階後面那無比雄偉的吳哥窟。
在當時穆奧所看到的吳哥窟大體上和我們看到的吳哥窟相去不遠,經過考古學家的整修,我們不必再像穆奧要撥開草叢才能進去石階了。
這是一座坐東朝西的神廟建築,和吳哥神廟一般座西朝東的風格不同,非常特殊,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為吳哥窟後方,有就是東面的方向,太靠近暹粒河,腹地太小,比較不利於從事大型的活動,以致改變了方位,這一改,吳哥窟變得無比宏偉,單是前面的護城河,寬達190公尺,1300公尺長的氣魄,真是氣象萬千,當你在馬路邊下車,登上當初穆奧走過的石階,會來到一片平台,平台上,可盡收吳哥窟的雄奇,那氣勢,天下第一。
吳哥窟供奉的主神是毘濕奴神(Vishnu),不同於吳哥大部分雕像頭部斷裂被盜的情況,此尊雕像頭部仍然完好,完整擁有毘濕奴神的特徵:八隻手臂,比較遺憾的是,原本毘濕奴神手中應該持有鐵盤(心靈與太陽的象徵)、金鎚(知識與秩序的維持)、海螺殼(宇宙由此而生)、水蓮花(宇宙的純潔與豐饒)等法器,但如今也不見了,當地人為毘濕奴神披上橘黃色袈衣,神像前香煙裊裊,具有莊嚴的氣氛。
在這裡,請相信,你根本沒時間細看每件雕刻,不如專心一致,尋找一位「露牙齒」的阿普沙拉仙女(Apsara)吧!這位因為攪動乳海化生的仙女,在吳哥的廟宇中四處可見,單單吳哥窟一處就有3000尊,加上其他古蹟,超過萬尊以上。但只有這尊阿普沙拉仙女露出牙齒,特殊而有趣,有人說他本是皇宮中的宮女,建寺時被國王看見,誇說美色第一,因此而露出笑容,工匠抓住機會,留下這個特殊的造型,但傳說多半不可信,但我想,工匠在雕刻那麼多的阿普沙拉仙女時,有時不免無聊,於是讓仙女露出牙齒,開自己一個小玩笑,卻讓數百年後的遊客,到此必定尋她芳蹤。
吳哥窟主殿是三層台基式的印度教神殿風格,登上第一層迴廊,便可見到吳哥浮雕藝術的極精之作,台基高出地面約3.5公尺,此時東西長約為215公尺,南北長約為187公尺,展開眼前的即是世上最長的「浮雕迴廊」,長度有800公尺,刻劃情節複雜、刀工細膩,為全世界之冠;
浮雕迴廊分為東、西、南、北四面,正門西面迴廊,往北方向,刻劃「羅摩衍那」的史詩故事;正門西面往南方向,刻劃「摩訶婆羅多」的史詩故事;
南面迴廊靠西向部份,刻劃蘇利耶拔摩二世的英雄事蹟,以及和巴戎寺相似的與占婆人交戰的場景;南面靠東向部份,刻劃天堂、人間與地獄的想像場景;
東面迴廊靠南向部份,刻劃「攪動乳海」的印度教神話傳說、毘濕奴戰勝阿修羅的故事;東面靠北向部份,刻劃毘濕奴神的勝利;
北面迴廊靠東向部份,刻劃克利希那(Krishna)與牧女相愛、勝利的場景,以及阿修羅的戰爭;北面靠悉部份,刻劃天神與阿修羅的戰爭;這麼長的迴廊,有神話、有傳說、有政治、有歷史,有戰爭,吳哥窟的建造者用藝術的形式,替代了文字的功能,讓吳哥人民可以更直接地閱覽屬於這個民族的傳說與歷史。
登上第二層平台,可見平台四角,分有四座石塔,第二層平台比第一層約高出7公尺,它的長度約是115公尺,寬度約為100公尺,迴廊內有各式各樣的佛像及其他神像雕刻,可惜大部份都斷了頭,破壞嚴重。
第三層平台,這裡又比第二層高出13公尺,平台呈正方形,長寬各為75公尺,台階極陡。攀登吳哥窟與登塔高寺不同,主要因為階梯太陡,階梯陡度為70度,加上吳哥窟所用石頭較為精緻,因此平滑度增高,摩擦度減少,較易腳滑,加上遊客多,磨損多,踏腳幾處,也多凹凸不平,難度又更高了。
[由於有著"觸摸仙女胸部可帶來好運的說法",因此會看到有些仙女胸部特別黑亮,被人們摸到黑亮了]
雖然吳哥窟第三層四面皆可下塔,但由於數年前,一對法國夫婦登上主塔,準備下塔時,婦人不小心失足摔落塔下,失去生命,他的先生為免後人重蹈覆轍,於是出錢修造便於上下階的階梯,希望不再重演悲劇,現在四面的出入口都已經封閉,只剩下後來所建造的階梯為唯一的出入口。
在大約接近傍晚時,太陽準備西沉,此時陽光散發溫暖的金黃色澤,遍灑在吳哥窟,整座吳哥窟披上金黃的外衣,讓人們為它冠上「金色吳哥」的美稱。
羅雷寺--Lolei
(時代:約9世紀晚期 / 國王:Yasovarman I)
羅雷寺,就是在遷都交接時刻所蓋的塔廟,它承繼了前此的建築與特色,但因遷都,羅雷寺可能也沒完成。
還原到一千年前吧!這裡是真臘王朝的首善之地,一個國王逐漸強大,將與占婆、暹羅分庭抗禮,為了讓百姓更富庶、軍隊更強壯。
有一天,它決定興建一做大水庫,將東南亞叢林豐沛的雨水儲集起來,水庫很大,挖出來的泥土就堆在今天的羅雷寺一帶,後來因陀羅拔摩一世過世,它宏偉的水利工程並沒有完成,徒留遺憾。
之後,因陀羅拔摩一世的兒子繼位,為了耶輸拔摩一世,他在水庫中央東西中軸線上堆起的土堆小島上,建了羅雷寺,因此,羅雷寺是「島廟」的形式,今天到羅雷寺時,還要走上幾級台階,說明當日島廟的大概高度。
之後耶輸拔摩一世下了重大的決定,遷都吳哥,放棄羅洛斯,此時,羅雷寺可能還沒完成吧?島廟的意義是為了紀念祖先,就如因陀羅拔摩一世紀念他的父母,耶輸拔摩一世也必然想到這點,將父親的概念延續下來,並且紀念自己的父親,這是繼承的意義。
(資料來源:吳哥窟 : 叢林裏的眾神之城 / 何修仁文.攝影)
(資料來源:吳哥深度旅遊聖經 / 賈克斯(Claude Jacques)著; 傅利曼(Michael Freeman)攝影; 邱春煌譯)
每天幾乎都會經過小吳哥的正門
但卻都沒進去過
直到真正踏進去的那一瞬間
真正的體會到小吳哥那壯闊雄偉的美
更感覺到人們的渺小
由於導遊說在下午參觀是最好的時機
其實日出也是能觀賞小吳哥的另一種美
只是由於時間有點早
加上逛古蹟爬上爬下也是很耗體力
所以我們也沒特別要求要去看日出
不過這次同行的團員都很不錯
讓這趟旅程更加順暢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