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森林手心

始於一座森林
木匠的意志無聲
穿越木紋間的狹窄廊道
抵達一扇
開啟工藝精神的門
「從前從前,在一座森林裡‧‧‧」
這個故事也是這樣開始的
如同許多令人期待的童話故事
「森林手心」展覽記錄一群上山入林、打造木家具的工匠生活
也描述兩座森林間的對話,包含由木材至家具的轉程
及工匠的設計心路
如果說家具是夕陽產業
那麼這群人是夕陽下最亮眼的生活者
「我們了解木材,卻不做設計。」臺大實驗林處長王亞男感嘆
這是當初她與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創辦人林東陽合作的出發點
既然實驗林有木材,應該好好發揮,與設計人才合作
王亞男嘗試改變,知道林東陽是當時學界中少數鑽研家具設計的人
在林東陽退休前就多次邀請合作
直到2005年,林東陽與工匠林彥志接下與臺大實驗林的合作計劃
連續五年,共設計、製作大小作品24件
此展挑選其中20件合作作品
及12件近年臺大實驗林及懷德居各自的精彩作品共同展出
來到臺大校本部,與自家人、也與喜愛木家具的同好分享
藝文中心試著用自己的方式重現一段臺大的家具歷史
除了家具作品,也有豐富的攝影紀實
願臺大對於人文藝術的耕耘能被看見
被欣賞,像一個童話故事,永久的流傳
雖然這個展覽已經結束
但裡面的作品很棒
由於之前上過一小段細木工的基礎課程
主要針對榫接的製作與接合
要找到一塊珍貴的木材可能不難
但要將珍貴的木材做出細緻的藝術品很難
因為它就像車床模具一樣
一塊料,尺寸一做錯就是報銷
一塊木頭,也是如此
整個木工的製作時間很長
所以更加需要耐心
只要心一不平靜而急
就很容易出差錯
雖然錯還是可以彌補
但受傷了就像會貼ok蹦一樣
經驗老道的還是可以看的出來
雖然後面也一直很想再去上
但總會被一種想法給屈服
平常上班都很累了
週末變成只能休息一天
忽然感覺上班六天
因為製作過程需要耐心和體力
但如果可以的話
情況允許下還是會想再去上木工課程
有時,我很喜歡腦袋什麼都不想
但就是努力的去完成作品的一種心情
因為那種過程的心情是很平靜的
To be continued...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找到日光


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站上TED 
挑戰美國人對食物的無知
(傑米奧利佛在TED的演講: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Btm0OOf1A)
他說我們應給予孩童正確的食品教育
我們應該為了自己沒有妥善食物的生活革命
多數的人在台灣,如你我,生活在不知肉品油品來源的晨之美早餐店
或是全球性的英文字母速食店還有無止盡的鹹穌雞也伴隨著你我的成長經驗
感受食物與味覺經驗也成為有限的生活體驗,快速簡便成為飲食的先決條件
一整天的生活裡就被快速簡便填滿
我們需要接受這樣的安排嗎?
在找到日光我們使用台灣在地有機食材,奧地利有機茶品
雨林咖啡,無添加麵包與料理,同時加入再生設計
將我們生活中不須要再製成所需,使物品不只是活一次
不只被需要一次,致力於使環保有機成為所以行動的主軸概念
我們靜靜地為自己的生活革命著
找到咖啡與日光大道聯合在台大提出革命生活的經驗,
並以一個公平的價格與願意改變的你分享
這場關於生活的革命,在意生命的美感,並且實質上參與改革生活經驗的過程…
來到這裡除了本店為找到與日光的合作店之外
掛在牆壁上的動物標本也是想來欣賞的主要之ㄧ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幾個動物標本的意義不凡
這些是由海地藝術家以舊報紙的形式所塑造出來的動物標本
在當時的義賣所得
全數用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的災後重建工作
有時一件作品不知背景時
他可能就是個創意作品
但了解此作品背負的意義時
即可深深感受到此作品背負著一種悲憫憐惜的感傷
來到這裡就是要好好享受一個悠閒的早晨
好吃的食物配上醉月湖的美景
徐徐的微風
將心中的煩躁輕輕的帶走
真希望時間能永遠停在這一刻
Address:台灣大學醉月湖旁
Opening Hours:週一~週日0900-1800
Telephone:02-23681490
To be continued...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臺南孔廟


[歷史沿革]
日大正六年(1917年)日人倡修,由台南士紳捐資修葺
於七月興工,翌年三月竣工,重置禮器及樂器
此次大修,將所有的舊建築物解體重建
山田孝使著有《台南聖廟考》一書,詳細記錄描述整建過程
「起工前之台南聖廟配置圖」與「落成後台南聖廟配置圖」
兩圖清楚的記錄修建前後之差異
其中明倫堂的兩廊、後面的文昌祠、東面的朱子祠、
大成門前的檽星門及禮門義路旁的圍牆都不再復建
台南市孔子廟於是形成了今日之規模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三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台南市中心被炸,孔子廟嚴重受捐
戰後初期台南市政府集資加以分批修葺,完成於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
隨後於不同年份修護不同之殿堂
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配合中央、省府等各機關倡導觀光及整修古蹟三年計劃
台南市政府耗額拆建大成殿
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文昌閣斜傾無法再修,台南市政府遂以重建原地
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政府頒布「文化資產保存法」
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政府公布「台南市孔子廟」為台灣地區一級古蹟
也是所有孔子廟古蹟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環境最幽美之案例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五月至七十八年七月(1989年)再次大修
範圍遍及各建築,成為今貌
[建築特色之ㄧ]
三百多年來,孔廟歷經數次重大整修,歷史性風貌逐漸發展
至今成為府城台南最完整的傳統閩南建築組群,列為一級古貴
現今台南市孔子廟之空間格局,在東側立有泮宮坊,南有泮池
泮宮坊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立,蔣元樞理修
為仿木構造之石坊,泮池為圓形,與庭園相接之牆上嵌有「思樂泮水」石碑
泮池之來源是因孔子廟與地方官學合稱學宮而來
若以天子之學辟雍相對於中央國子監,地方之學宮就相當於諸侯之學泮宮
辟雍環繞以圓形水池,泮宮則繞以半圓形水池
所以孔子廟會設有一半圓形之泮池來紀念此事
廟界以東西大成坊為入口
東入口前牆面嵌有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奉旨設立的
「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碑,東大成坊上懸「全台首學」四字
現為孔子廟之總入口,西大成坊僅臨忠義國小校園
平常不開放,庭中古木參天
台南市孔子廟主體建築部份依循左學右廟之規制
廟前東西分設有禮門與義路,大成門為入口
兩側為節孝、孝子祠與名宦、鄉賢祠
大成殿為主體,兩側前為東、西廡,後為禮器及樂器庫
後殿為崇聖祠,其旁分別是典籍與以成書院
大成殿位於台基之上,階梯中央為一斜坡稱為「御路」
刻以棋琴書畫與龍頭,古時平常人不准行走
只有新科狀元與皇帝祭孔時才得行之
平台前後圍以腰牆,角落上立小獅各具姿態
古樸可愛,角落下為螭首,實為排水之用
[建築特色之二]
大成殿之空間相當接近一正方形,面寬與進深同為三開間
正面柱間為鏤空之扇門窗,屋頂形式則為重簷歇山屋頂
其正脊中央為九層寶塔、西側護之以雙龍
雙龍兩側則為通天筒(又名藏經筒或藏書筒)
其為孔子廟建築專有之裝飾
此飾物之來源,一說為宋儒朱熹因感佩孔子之偉大而設
另一說則為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為保護經書而設,後人紀念此事而加以模仿
屋頂上另一種雕飾則為成排位垂脊之鴟鶚,其本為凶惡之鳥
但因受孔子感化而馴良,後人因紀念此事而將原有一般廟宇中常見之仙人走獸代之以鴟梟
兩側山牆亦有鐵剪刀構件
大成殿正中為孔子神位,位於一個精緻的神龕之中
兩側分立四配十二哲,殿上屋架所懸歷代皇帝元首匾極其珍貴
其中最有名者為康熙皇帝所賜之「萬世師表」
東、西廡配祀先賢與先儒,崇聖祠則供奉孔子父親及祖先
廟中其它石碑與文物也深具價值
府學以入德之門為入口,明倫堂為其主體
入德之門,面寬三開間,中央為燕尾,兩側以馬背收頭,牆面粉白
明倫堂亦面寬三開間,前有一類似拜亭之緩衝空間,內觀似捲棚頂
外貌則為歇山屋頂。明倫堂本身則為硬山燕尾屋頂
堂內中央懸有清乾隆年間楊開鼎所書「明倫堂」匾額
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巡察台灣御史楊開鼎所題
其下為一牆屏,上有趙孟頫所書大學章句兩側牆壁則為仿朱熹手書忠孝節義四大字
室內牆上嵌有「台灣府學全圖」碑及「臥碑」
前者為孔子廟圖說,後者為校規條文,極為特別
[建築特色之三]
台南市孔子廟整座建築組群東北角為高三層樓之文昌閣
一樓為方形,二樓為圓形,三樓為八角形
其為奉祀文昌帝君與魁星之處,故又稱魁星樓
此閣三樓採不同形制,可能來自於易經中太極、四向與八卦之三個概念
外貌屋簷之水波狀剪黏與大成殿鯉魚吐水一樣,有防火之意
文昌帝君-說為北斗七星中之文昌六星,另一說為梓潼帝君,魁星原為北斗七星之一
民間俗稱大魁星或大魁夫子。二者綿為台灣民間習俗中
讀書人喜於祭拜之神,因為一般人相信其能庇護士子名利雙收,福祿齊至
由於孔子廟被稱為學宮或黌宮,因此其牆被稱為「宮牆」
許多地方的孔子廟都會在正前方特別砌一道牆,稱為「萬仞宮牆」
不過台南市孔子廟卻無此設施
但是東面與北面之朱紅色圍牆卻是重要的空間與視覺元素
台南市孔子廟除了廟學建築之外,廣大的庭園也是主要的特色之一
這也是台灣其它縣市的孔子廟所無法相比的
庭園中,許多樹木樹齡很高,更加襯托出建築的古意
庭園中,有些地面留著泥土,有些鋪上紅色地磚
另外,東大成坊入口北側的陳列室則展出孔子廟歷年修建年表
原朱文公祠的門額及兩種孔子像。畫像一張
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徐崇幹任台灣道時,重鐫自曲阜一幅聖像
立姿雕像則是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國際獅子會所捐贈
至目前為止,孔子廟為台南市保存最好之歷史環境
禮制化的空間格局與象徵性之造型裝飾使其成為體驗傳統建築空間最好之處
更可作為府城清代歷史性環境之代表
之前在FB上看到一張圖片
上面標示著
以前的老師與現在的老師
諷刺的是~以前尊敬的是老師
現在尊敬的是家長
有時會覺得為何不是兩方面相互尊重協調
並且好好思考,什麼對學生是最適合的
而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麼?
是以客(家長)為尊嗎?
還是以教育目標為目的呢?
教育目標又在哪裡呢?
其實很多問題是可以思考的
To be continued...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正興咖啡館


要找到正興咖啡館並不容易
以為乖乖按著門牌號碼前進就能找到
沒想到拐進巷子裡還得再拐進另一個巷子
躲開遮蔽視線的民宅
「正興咖啡館」醒目的藍色大門
這才印入眼簾
正興咖啡館分別有前後兩棟建築
前棟建築賣的是咖啡
後棟建築則是旅人最需要的休憩空間──民宿
而要了解「正興咖啡館」,就得從他們的民宿開始
位於咖啡館後方的四樓建築
原本是知名空間設計師劉國滄的工作室
劉國滄使用這個工作室有六、七年的時間
期間完成了台南著名街道藝術「藍晒圖」等重要設計
本身就非常喜歡老房子的劉國滄,基於對這裡的情感
再加上希望能讓更多人分享老房子之美
因此在工作室搬離之後,他把房子買下來,改建成民宿
不過位於巷弄內的民宿,雖然安靜宜人,但也相對的過分隱密
為了方便旅客到訪,劉國滄將原本用來收藏作品的倉庫改成咖啡廳
不但將民宿的大門往外移到了較為明顯的地方
也提供了一個品味咖啡的歇腳處
民宿是四層樓的建築
雖然已經是六七十年的建築,但保養得宜,內部裝潢也相當時尚摩登
一層樓只有一間房,不僅寬敞也各有各的特色
一樓是日式塌塌米設計,二樓的房間擁有自己的小閣樓
三樓的房間最有味道,因為它不僅有小露台
往四樓去還是半露天的泡澡區,以及寬敞的陽台
三五好友在這乘涼談心,無論春夏秋冬都適合
相較起民宿,咖啡廳的風格又更強烈了些
大門口漆成了亮眼的藍色,走進店裡看到的
則是一整片隨著歲月褪了顏色的紅磚牆
諾大的空間用老闆到處蒐購來的舊窗棱做間格
抬頭望,原本二、三樓的閣樓拆掉了地板
露出了陳年屋樑,陽光得以從天窗灑落
讓香醇的咖啡有了微妙光影變幻相佐
由於「正興咖啡館」與旁邊幾棟建築原屬同一戶人家
店內有與隔壁相通的小門與窗戶
但老闆並沒有把斑駁的門窗拆掉
而是特地保留並加裝上玻璃
就像是一個個的展示櫃,陳列著老屋經歷過的歷史歲月
來到這裡只是想單純來個下午茶
點杯熱的Espresso & 香草冰淇淋
溫熱的Espresso裡漂浮著香草冰淇淋
最初Espresso的甘苦味
到最後香草冰淇淋的甜味
談論著各自工作的甘苦談
人生的甘苦
還是要親自嚐過才知那箇中滋味
Address:台南市中西區國華街三段43號
Opening Hours:週一~週四0900-1900;週五~週日0900-2200
Telephone:06-2216138
To be continued...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臺南大學藝術特區


閒置空間的再利用,是現代藝術發展耳熟能詳的
從60年代,藝術家就開始企圖擺脫美術館神聖化的氣氛
而想要試圖去抵制美術館的收編意圖,而現代畫廊的興盛
也讓傳統藝術的分類方式混淆,藝術家們尋求實驗式的替代空間
不斷想要突破體制,尋求另類的展覽模式
而廢棄的倉庫及工廠,無形中提供了豐富的空間及價廉的場地條件
在這種開放性的實驗場所,經過藝術家的創造力
結合當代藝術作品的特性,可以輕鬆自由的不受限制
將藝術作品擺脫框架的束縛
讓大眾能夠更容易的欣賞藝術的超脫趣味及自由
南大藝術特區是由南大美術系所師生共同努力,進行視覺藝術展演
化解閒置空間在城市中所形成的斷層,因老舊建築
一直以來都被視為都市更新的阻礙,但是現代人慢慢發現
歷史建物與整體環境之間,存在著無法分割的重要關係
而南大藝術特區僅以原貌修復,留下歷史軀殼,再加以活化
興辦各類藝術活動,使其內容對大眾居民開始深具意義
那廢棄的建物,將逐漸傳播文化藝術的氛圍,創造出全新時空下的新價值
 
藝術特區的展覽空間,為學校舊宿舍改建
空間大小非常適合新生代藝術家創作發表
因現在台灣現有的藝術展覽空間,常過於龐大
對於在校學生及年輕藝術家來說,在資歷及作品件數的累積上
還不足以完全成熟,形成壓力,使許多學生都怯於發表自己
但南大藝術特區的空間非常特殊,分為三大空間
場地大小及特色都非常豐富,對於藝術新鮮人來說
能夠更加輕鬆發表小件作品,以累積自我的藝術經驗
而南大藝術特區也特別開放校外藝術相關人士申請展覽
在空間裡可盡情發揮,不受限制,有別於傳統藝術展覽空間的制度化
更能幫助藝術新鮮人輕鬆無負擔的自由創作,也讓藝術作品更加多元廣泛
在這幾年的努力發展之下,南大藝術特區已逐漸進入佳境
創造出自己的獨特藝術性格,也與外界各藝術展演空間連結合作
如:香港大學、華山特區等舉辦多次藝術交流
也和美術相關科系各大院校,多次藝術合作交流,學生藝術研究發表
策畫主題性藝術展演,也與畫廊及市府聯合興辦各類藝術造城活動
豐富市民的藝術涵養
南大藝術特區位於台南都會的核心位置,擁有優勢的地理位置,四周古蹟林立
各式商店、餐廳興盛,城市機能發達交通便利,柏楊文物館的設立
讓南大藝術特區更深具文化意涵
未來將持續朝向結合語文、音樂、戲劇、影片、動畫、設計等綜合性的藝術造街活動
預期將成為全台灣極具特色的藝術園區
這次來到這裡
由於沒事先規劃
只是單純想來這邊走走
雖然沒有展覽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藝術特區的關係
連附近的居民也開始藝術起來
附近居前門前的一草一木
也讓人覺得很漂亮
雖不是刻意的藝術作品
但也產生一種大自然的美感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