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花蓮糖廠日式宿舍區

花蓮糖廠之日式宿舍於日治時期興建至今
約有近80年歷史之久,花蓮糖廠保存有32棟日式木構造建築
依「花蓮縣花蓮觀光糖廠整體空間定位與
動線暨特殊生態體驗設計規劃委託案(期中報告修正版)」
目前日式木構造建築約有12棟仍有台糖員工使用
餘20棟呈現閒置狀態
糖廠日式宿舍昔為高級職員住宿,為多功能
可做為客廳、飯廳、讀書間、臥房等
因建築結構講究,甚至不用鐵釘,用上等檜木
多年來受地震、颱風災害,尚能保存至今
糖廠在日治時期為民營公司
但宿舍的建築仍比照台灣總督府大正11年所頒佈「官舍建築標準」來辦理
目前依建築坪數對照,本區處之日式建築為判任官官舍
分為甲、乙、丙、丁四種不同等級居住標準
廠區內宿舍空間有所謂階級之分
階級越高,居住空間越大
同時也提供相對休閒生活機能之空間
花蓮糖廠停止製糖事業後,許多日式宿舍空間也因而閒置
當日式木構造建築閒置過久未使用,容易使得木構造建築加速毀損
因此目前透過新建工程,將園區內的日式建築改造為舒適的民宿
邀請各地民眾壹同體驗最道地的日式建築風味
雖然有一部分為花蓮糖廠的民宿區
但是整個區域有一半以上閒置或者還有少數人居住
走在巷弄間
感受著這流逝的過去
未來如何不知道、保存規劃或者拆除呢?
站在這裡我只希望可以好好保存現在看到的每一幕
近期自己假單身了兩個月
也利用了這些時間更加的瞭解自己以後的方向
不論未來會如何
除了把握現在更要勇敢面對那未知的以後
只要肯做就不怕以後
To be continued...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花蓮糖廠

糖業在花蓮的發展,開始於漢人經營的「糖廍」為主
日治初期,才由日本人賀田金三郎所主持的賀田組經營
1913民國2年「台東拓殖株式會社」在花蓮縣壽豐鄉設立「壽工場」
又稱為「鯉魚尾糖廍」
1914民國3年再由「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買收
民國10年另在光復鄉設立「大和工場」,以擴大製糖產量
二次大戰末期,這兩處工場均遭盟軍毀損
光復後,台糖公司接收,決定拆除毀損較嚴重的「壽工場」
修復大和工場並更名為花蓮糖廠,成為東部地區的製糖重心
由於糖廠位於光復鄉,因此常被稱為「光復糖廠」
其實「花蓮糖廠」才是官方正式銜名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大戰末期生產設備遭盟軍轟炸
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無法開工生產
次年十二月即由台灣糖業監理委員會分社辦事處於壽豐廠址
成立接管委員會,糖廠經營權正式由國人接管
重建工作經中日雙方專家評估鑑定,決定保存修復「大和」工場
拆除「壽」工場(僅保存酒精工場),做為花蓮糖廠永續經營之工場
花蓮糖廠鐵路幹線乃繼承日治時期鹽糖花蓮製糖所之私設鐵路而來
廠線鐵路又可分為糖廠專用線與台車線兩種,北至新城鄉南至富源為止
二次大戰結束後,從日本人接收這些私設鐵路之後
便迅速搶修因戰爭而遭到破壞之鐵路系統
民國41年(1952)修復完成後之廠線鐵路共約152公里
另外尚擁有甘蔗車130輛、手推台車683台、糖蜜車12輛、附掛車1節、敞車56節
以供甘蔗運輸使用,這可說花糖鐵路全盛時期
於67年(1978)間甘蔗運輸全面以卡車及台鐵為主要運輸工具
僅留下台安、林田幹線、光復車站線及廠內線鐵路計49公里
民國71年(1982)配合台鐵東線鐵路拓寬計劃
將廠內線鐵路由0.762公尺軌距拓寬為1,067公尺
使之方便聯絡台鐵,最後漸漸式微
鐵路運輸甘蔗原料的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經濟效益的公路運輸系統
民國七十三年為減低購電成本
自小港糖廠調撥2,000kw透平發電機乙台
利用節餘蒸氣發電自用。
七十八年因市場需求增設煉糖工場
煉製特砂,每日可生產300公噸特砂
八十一年再增設晶冰糖工場生產晶冰糖
八十三年為符合政府環保規範
設置二級(微生物處理)廢水處理池一座
讓工場排水符合標準 
八十四年依政府空氣污染環保規定
興建袋濾式排煙除塵設備,投資金額達四千餘萬元
至此花蓮糖廠內包括製糖、煉糖、酒精、環保設備等
已成為全省設備最完善之生產廠
對於工作來說
做到符合客戶所需是主要的目的
對於自己來說
只有符合客戶的目標還不行
要達到完全的瞭解才行
不論有多少個為什麼?都要能知道理由!
有時可能因為環境的緩急逼迫著學習
但最後而是要能用自己的心去學習著更深的細節
To be continued...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北投地熱谷

地熱谷位在北投溫泉公園旁邊,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
因為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讓人聯想到恐怖的地獄
所以又被稱為「地獄谷」或「鬼湖」
這裡的溫泉是大屯山火山群內水溫最高的溫泉
硫磺煙霧濔漫的景色,如夢似幻,有如仙境一般
是日據時代臺灣八勝十二景之一
地熱谷中的石頭具有放射性元素「鐳」,叫做「北投石」
是世界數千種礦石中,唯一用臺灣地名命名的礦石
目前只有臺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有這種礦物
最近幾年為了復育北投石,成立北投石保護區,來此參觀
除了能感受到溫泉鄉的情懷
更能對於這獨特的礦石有更深入的瞭解
地熱谷的泉水溫度約在80℃至100℃之間,屬於鹽酸酸性泉
溫泉水質酸鹼度很高,具有腐蝕性,俗稱「青磺泉」和「磺水頭」
之前常有遊客在地熱谷利用高溫的泉水煮「溫泉蛋」
不過近年來為了保護溫泉的水質,並且避免遊客在此跌倒發生意外
已經禁止民眾在地熱谷煮蛋了
來地熱谷玩,可別再帶著食物前往,以免掃興囉
不管小孩到了20、25、30歲
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小孩
小孩無論做了什麼事、 出了什麼禍
總是被父母給原諒著
但小孩總是會成為大人
要堅持己見不再靠父母的原諒
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認同
當這成就得到了一個地位或身分後
記得
去除外表任何的名聲與地位之後
在父母的心中
還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大人
To be continued...

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北投普濟寺

北投普濟寺建造於日明治38年(西元1905年),係屬於日式寺廟型式建築
亦為台灣罕見保存完整的日式寺院,屬於日本佛教系統的「真言宗」
為昔日鐵道員工鳩資寄附募資興建而成,故又名為「鐵真院」
國民政府來台後,即撥予佛教密宗使用,並由于右任題字,才更名為普濟寺
民國87年(西元1998年)3月經台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因位於溫泉區,北投居民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
所以寺中供奉湯守觀音,稱為「湯宗觀音」
佛寺採用日式風格,皆呈現簡樸淡雅且寧靜莊嚴之佛教寺院之美
北投普濟寺位於北投溫泉路青翠的山谷裡,平面佈局方正並保存極為完整
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整體風貌呈現黑瓦木造寺院
處處散發著簡樸淡雅、寧靜莊嚴的氣息
由建築物之形式上來看,普濟寺是五開間檜木建造之寺院,大殿採日式風格
混合了日本傳統「和樣」、「大佛樣」以及「禪宗樣」三種類型
寺廟的屋頂是屬於所謂「人母造」的形式,與中國的單簷歇山屋頂相似
屋頂兩側的「山花」,日本人稱為「妻壁」
屋頂的裝飾物也各有特殊名稱與途,如「三花懸魚」及「破風」用以遮蔽橫樑或構造物尾
「鬼瓦」即屋脊最兩端的構造物,用以固定大樑,並有鐵真院的徵紋作為裝飾
其屋身面寬三開間,進深也是三間,近正方形
寺的屋頂向前伸出,成為入口玄關,此為日本江戶時期常用的形式
大殿為日本唐風建築,全以檜木雕刻建造,並採卡榫式銜接木造建築
為示慎重,主樑有「上棟式」的字樣,並立有當初負責監造的小木牌及紀念文
入口外觀可見曲形虹樑以及鐘形窗,為花頭窗,斗栱及虹樑雕刻精美細緻頗具特色
大殿內部地面抬高,鋪設榻榻米,方便跪拜禮佛
除大殿外,庭院內有湯守觀音石佛像與村上彰一翁碑等文物也深具歷史價值
北投溫泉業者視為溫泉守護寺院,另因供奉的觀音佛像手抱嬰孩
其旁樟樹又貌似孕婦狀,故信眾中不乏有人以「送子觀音」稱之
直到今天,北投普濟寺仍然保持日式祭拜儀式,先行拜殿內菩薩
而後才拜外面的天公祖,不同於傳統的台灣寺院祭拜方式,形成其獨特特色
過去是黑白的
未來是模糊的
只有現在是真實的
何不把握現在呢?
今天過了雖然還有明天
但明天是今天努力的結果
過去的成了警惕、經歷
而經歷是用身體去感受的
人不就是一直在這樣的輪迴中
進而在人群中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位置與關係聯結嗎?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