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烏日聚奎居

沿著烏日鄉省道往南
來到學田村轉進一條名稱很特別的巷子—便行巷
再往下走就是聚奎居這棟巴洛克式洋樓
然而因為年久失修
樹林與雜草叢生
若不仔細看
還不容易發現這座隱身其間的氣派建築
聚奎居的建造人是烏日日治時代的富商陳紹宗
從整個聚奎居在建築上所使用的各種語彙或手法
我們也可以很容易推測它建築的年代
而根據學者的考證
聚奎居建造年代約為大正9年(西元1920)
整個聚奎居可以說是中西合璧的建築傑作
它的整體架構是傳統閩南式的三合院
但卻也採用許多標準的巴洛克式裝飾
正身是二層水泥加強磚造洋樓
山頭有花綵紋飾
中有堂號「潁川」
讓我們知道屋主姓陳
兩旁女兒牆起落有致
線條流暢
護龍為磚造平房
正面也是有連續的拱圈
和正身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護龍側面也有山頭
山頭內為勳章飾
較之於正身的柔美的花草飾
顯得較為陽剛
順著左護龍和正身交接處
是上樓的樓梯
沿著這之字型樓梯可上到二樓寬大的陽台
倚著女兒牆往外望
儘管人去樓空、草木雜踏
但是我們仍可想像當年在這邊生活大戶人家的愜意
聚奎居的另一項特色
就是利用磚塊來堆疊出各種圖案和造型
可以說兼顧了美觀和通風
例如把磚塊堆疊成「工」字形
左右兩個「工」字正好構成一個正六邊形
看起來如同蜂窩一般
另外一種的工字形堆疊
則是運用上、下較長
中間較短的磚塊
連續的工字建構出中間鏤空的十字
無論是哪種「工」字形
成排看去頗有一種規律的美感
有些運用梯形磚塊組合成十字型
連續的十字型磚塊則共同切割出四個小正方形
然而所謂見樹不見林
當站在較遠處我們就會發現這其中的玄機
原來他們變成了一個個古代外圓內方的錢幣
當然也象徵著為主人帶來源源不覺的財運
還有些則只是將磚塊做縱、橫交錯組合
但是卻散發一種樸素和沉靜
環顧四週
我們還會發現一些地方的造型
傳達了傳統中國建築的韻味
在入口處圍牆的兩側
左右各有一個彷如意型的矮窗
其用意應該有出入平安吉祥如意的意思
而為了達到安全和通風
這窗戶中有直立的七根欄杆
中國傳統上認為奇數代表的是「陽」而偶數代表的是「陰」
「陽」是吉祥的象徵
另外
在前庭中央有一中式如意造型水池
想必是華人對於風水的執著
水池雖是水泥材料
卻做出婉約的氣質
成為整個中庭的視覺焦點
讓這幢看似洋樓的建築
其實在不少地方仍然保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
「聚奎居」有什麼特別的意涵
「奎」字是指古代星宿中的文曲星
據說明朝年間
文曲星轉世的魁星爺在一次進京赴考途中
經過一處山崖
不慎跌落懸崖山谷
全身嚴重受傷
導致五官變形
所幸得到山神福德(土地公)解救
但是魁星毅力堅定
仍然忍痛勉強赴京應考
結果高中狀元
因此後來想求取考試順利的讀書人
都會去拜文曲星
所謂地靈人傑
聚奎居這幢近百年的豪宅孕育了烏日鄉近代傑出的詩人—陳若時
陳若時致力於於傳統詩的創作
筆名暘谷
是日治時代中州詩社的著名詩人
他從小就非常聰敏好學
勤習漢學
當時學田村有很多俗稱漢學仔的私塾教授漢文
陳若時就是附近一帶有名的老師
在「瀛海詩集」中對陳若時的生平和成長做了簡要的敘述
提到他從小生長的環境是「依樹築盧,治農圃蒔花竹」
這意思大概是說居家附近充滿自然氣息
有樹木花草為伴
所以認為他的詩作是「得山水之助」
聚奎居在中部地區可說是難得一見的日治時期洋樓
它見證了台灣發展歷史重要的一頁
它紀錄了烏日、學田曾經繁華的年代
儘管現在已經呈現待修復的狀況
它仍然堅強的站在哪裡
為我們默默訴說這近百年前的故事
由最近的資料來看
聽說好像已經有管理員在管理
周圍環境也有整理過
應該沒像我當初去的有點亂
但主體建築的美
讓我覺得隨處亂生的雜草也很美
當天也遇到一組人像外拍團
所以我也只能跟他們反其道而行的拍照
也由衷希望這隱藏在鄉間中的歷史建築
也能好好的收藏在這寧靜的角落
To be continued...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彰化八卦山

八卦山原名「寮望山(或作望寮山)」
又名定軍山
清乾隆年間文獻上已出現「八卦山」的名稱
清嘉慶3年(西元1798年)知縣胡應魁氏鑒於山形似八卦故更名為『八卦山』
登臨山上可俯瞰市區及彰化平原
光緒3年(西元1895年)日軍侵台
我軍民奮戰不屈曾於八卦山與日軍作殊死戰狀烈犧牲者甚眾
八卦山海拔100公尺林木青翠景色怡人昔為全台八景之一
國45年1月
首任彰化縣長陳錫卿先生為整建八卦山風景區
發起倡議建造遠東地區最巨大之佛像以壯美景
隨即發動當時縣商會理事長王裕芳、彰化市善化佛堂堂主世溪松及信士陳許碧梧等人組成
「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
並向彰化縣政府申請租用南郭段30地號公有土地
且擇定八卦山上原日據時代「北白川宮紀念碑」原地建造大佛像之吉址
大佛全身以鋼筋水泥雕塑而成
自蓮花座起佛身高72台尺
佛像內分成六層
第一層佛堂供奉釋迦牟尼佛祖
以渡化眾生與佛結緣
第二層起塑造陳列佛陀典故
介紹其修行過程
計有佛祖誕生、猿猴獻果、斷髮出家、
魔女誘惑、佛陀說法、佛陀涅盤等六幕
設計精巧玲瓏滿目
大佛古樸巍峨壯觀
當時為亞洲最具大而成為彰化地標
前方有雙獅獻珠雄侍左右
佛前下方九龍池設有九龍浮雕噴水池
週休夜間水舞表演燈光閃耀水資搖曳
遠眺彰化市萬家燈火夜景美不勝收
八卦山大佛於91年10月31日經彰化縣政府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築」
且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於民國90年所舉辦全國最具特色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
被全國民眾認同入選最具特色歷史建築百景之第五名
可見全國民眾對八卦山大佛之重視與充分表現其鄉土愛及對佛陀之敬仰
民國94年奉內政部要求既有寺廟進行依寺廟管理條例之規定補辦登記
八卦山大佛寺已獲准正式登記為寺廟
列為寺廟宗教管理之列
以前人們對八卦山大佛最廣為流傳的是
"情侶來後必分"
由於我是屬於沒經證實與科學理論的傳言毫不在意的人
所以為了大佛
還是決定上佛山
來到大佛的面前
我的目光被那巨大佛像給吸引著
那種氣勢要在現場才能真正感受大佛的優美
加上那可俯瞰彰化市區的景點
讓這個地方成為遊客造訪的景點之ㄧ
To be continued...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彰化扇形車庫

彰化扇形車庫創建於大正十一年(1922年)
與彰化站為山線和海線分叉點
形成山海線鐵路運輸的樞紐
使彰化車站成為火車維修的機務重地
也因此彰化扇形車庫的落成與海線是相同時間
完工後連續兩年陸續有增建工程在進行
次年(1923年)增建了66坪
而隔年再增建60坪
加上原本295坪
共達到421坪
形成一座有10股規模的扇形車庫
且造價甚至高於當時的台中火車站和彰化火車站
之後更擴充為12股的庫房
彰化扇形車庫也在對日抗戰時
遭受到戰火襲擊
其中約5、6股的庫房被盟軍飛機轟炸與機關鎗掃射
部分的痕跡仍清晰可見
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台灣蒸氣火車時代開始改變
而引進柴油電氣機車
而本車庫加建維修平台
一直到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鐵路電氣化完工
蒸氣火車正式引退
此車庫才形成柴電與電氣並用
而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機務段在扇形車庫附近興建大樓完工。
後來隨著鐵路局台中機務分段日增維修業務
加上扇形車庫的轉車台設計
無法架設電車線
電力機車無法駛入
因此在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提議拆除重建
由於台灣其他的扇形車庫均被拆除改建
只剩最後一座扇形車庫
因此在相關單位努力奔走下
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列為縣定古蹟
由於彰化縣政府規劃了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願景
因此在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進行了調查與研究修復計畫
把整體環境進行整理
並將過去「禁止進入」、「謝絕參觀」的機要重地
重新向外開放
我想第一次到彰化想到扇形車庫的遊客
都一定會再附近繞了很多次才會找到入口
還好有事先查詢過
看到很多人都是認為不好找的情況下
很幸運的沒花太多時間
就到了台鐵彰化機務段的管理處
也終於見到了古人的智慧
To be continued...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台中彩虹眷村

台中干城六村
因榮民黃老先生用一筆一劃創造出驚人的繽紛色彩
經由網友間口耳相傳
大家才知道有一座台灣唯一的彩虹眷村
短短一段150公尺長的巷道
從屋簷、圍牆、路面到郵筒
素人畫家黃老先生畫出了五顏六色的線條與圖案
這些圖案充滿童趣與喜感
洋溢著年輕歡樂的氣氛
吸引許多人爭相前往參觀或是婚紗照取景
(這裡跟左營自助新村一樣
還是屬於有住人的狀態
因此還請安靜欣賞作品
更重要的要隨手帶走垃圾)
彩虹眷村的圖案
全部出自老榮民黃永阜先生
黃老先生祖籍香港
生於民國12年
當年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
在高雄、屏東等地住過
最後在台中春安路的干城六村度過30多年的日子
到彩虹眷村的畫作
他很高興的提到
畫畫本來只是排遣的休閒活動
沒想到深受歡迎
讓他越畫越起勁
作畫的靈感多取材於報刊時事、鄰居、遊客還有當地環境
因此可以在牆上看到可愛的熊貓團團、圓圓
也有卡通明星、名人肖像等
雖然彩虹眷村附近都拆的差不多了
而只剩下此處將會被保留
但我想除了大家的支持外
我想黃老先生的用心也讓大家感受到
這是臺灣的第一次
結合眷村與藝術的一個創作
To be continued...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蘆洲紫禁城博物館

為了讓現代人都能了解唐山先民文化的博大浩瀚
神雕大師王兩傳不惜投下巨資
透過各種管道收藏歷朝各代的珍品寶物
不僅不藏私
更竭智心力創建以忠孝節義為主軸的「紫禁城博物館」
為人豪爽、熱心的王兩傳
自幼承襲泉州派神像雕刻技藝
不但術有專精
而且勇於創新突破
其所雕刻的神像既有傳統的典雅
又能兼具現代化的美感
深獲國內外宗教界及藝術品收藏家的鍾愛
作品在全台重要寺廟可見
現擔任蘆洲區「藝術與人文」教育任課老師的王兩傳認為
每位國民不只都應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
更應愛惜與發揚先民所流傳下來的優良寶貴文化
一個國家若沒有文化
就好像沒有靈魂精神
歷史
因前人披荊斬棘的耕墾與後人不斷承揚的開拓下
變得輝煌
文化
也因先人智慧的流淌散布與後人用心的傳揚
不僅歷久彌新
而且發光發熱
愈顯偉大
王兩傳父子飲水思源不忘本
熱愛中華文化與如此大力弘揚的精神
確實令人感佩
(資料來源:青溪雜誌 第529期)
當天去的時候
剛好也快到關門的時間
想說進去問問看是否還來得及參觀
一進去剛好遇到王兩傳先生
王兩傳先生也很熱心的告知義工
我們是今天最後一組的客人
好好的介紹!
我們也很開心的跟著義工人員參觀去
在義工人員的講解
也讓我們瞭解這裡的歷史文物真的還不少
以價值來看
我認為這些文物跟故宮是一樣的珍貴
在無人打擾的環境及義工詳細的解說下
讓我對於這裏的古物瞭解許多
To be continued...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蘆洲李宅

蘆洲的舊名叫做「和尚洲」或「河上洲」
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
大多說是18世紀中葉左右(乾隆年間)
因為新竹城隍廟僧人梅福
向官府申請以這裡的產業作為關渡媽祖廟之香油錢
獲准後
梅福便每年渡河前來水湳收租
所以稱「和尚洲」
於是鄉里百姓稱水湳一帶為和尚厝
可是也有日本人伊能嘉矩指出「河上洲」是因地形而得名
另有一說
後來因為「和尚」與「河上」發音相近
就彼此混合了
遂以「和尚洲」為名
然而不管地名如何來
蘆洲的地名確實有著自然環境及人為開拓的雙重墾殖背景
蘆洲地區原來是平埔族「南港社」的居住地
倚河近山的地理條件
正適合以漁獵為主的平埔族人生活
據清人郁永河所撰寫的《稗海紀遊》中
曾提到17世紀末清初的時候(甲戌)
卻因為地震不休
平埔族甚為怖慌
相率離去
而該地又陷落浸入河底
這就是台北湖時期
相傳有八里坌的墾戶從觀音山想要移往新莊平原的方向拓墾
水湳庄是當時移墾路線的中間休息站
而成為漢人移墾蘆洲之始
不過這是口耳相傳的歷史故事
在18世紀中葉時(乾隆22年)蘆洲這個地方的官莊已經陞科
表示蘆洲己經墾成
從地震到陞科的六十三年之中
不但蘆洲地區先浮出水面陸地
而且開墾成形
得以陞科納糧
似乎不大可能
唯一可能的解釋是
蘆洲在18世紀的30年代並不是全部位於水面下的
而且也有漢人在河上洲進行開墾
漢人在蘆洲的拓墾
有五大庄頭
細分為十個村
除了水湳村因為昔日僧人梅福招墾收租之地
又有和尚港之稱
是蘆洲地區最早的耕墾地帶
在19世紀初(嘉慶年間)才有大量漢人進入拓墾
此時前來耕墾的多屬李姓、陳姓、張姓移民
尤以李姓較多
相較於其它拓墾台北盆地的漢人
如陳賴章墾號、林天成墾號在新莊平原上的發展
時間上落後很多
這是因為蘆洲的「沙洲」地質不適種植
開墾者多為泉州籍
蘆洲地區大部份實際的漢人移墾
當時由於新庄街取代了先前八里坌的地位
成為台北地區最大的市場與墾殖中心
和新庄街相距四公里的和尚洲
也就漸成為一個以供應新庄街日常農作所需為主的農墾聚落
17世紀末-18世紀初(清康熙中葉)
中國方經三藩之亂
舉國亟待休養生息
而是時台灣民富土沃
自是吸引大批移民東渡
隨著台灣海峽上源源不斷之移民潮
仲文公第十七世子孫李八六、李二四與李正一兄弟也於18世紀末(乾隆晚期)
自泉州府同安縣仁德里十二都兌山鄉壠尾井社東渡來台
卜居蘆洲
李正一(譜名公正)為蘆洲鄉田仔尾李家族譜所載來台的第一世祖先
李正一當年移民來台
為求萬事順遂
曾自大陸分靈佛祖兩尊
一為廣澤尊王
現在還供奉在李氏古厝佛祖堂內
另外一個分靈是萬歲爺
即保生大帝
奉祀於保和宮內
李正一是李家來蘆洲拓墾的第一代
尤其是蘆洲當時還屬於沈浮不定的不適耕種之地
可以想見
李正一要從白手起家之辛苦或因目不交睫
自然積勞成疾
終於1807年(嘉慶12年)以四十一歲壯年亡故
來台十餘年即歸葬觀音山
還可時時遙望對岸的故鄉
同年次子李清水才出世
由於幼年失怙
由母親王氏撫養成人
而李家也自此人丁才漸漸興旺起來
李清水出生時全靠母親獨力撫養
可說是年少時家貲微薄
不過依然曾就師傅學習與念書四個月
後代皆相傳李清水通曉星相、堪輿、命卜、醫學、書算
與兄李學道合力耕作農地
李清水以39歲(約1845年)之齡
與兄合資向林氏買下當時人煙稀少的南港仔埔園一塊
七年後又向楊氏兄弟買進和尚洲瓦厝前旱田
不久,兄長李學道辭世
1854(咸豐4年)
李清水再添南港仔埔園並水田一塊
約莫此時
李清水已育有七子
且七子多已長大成人
有的可能也已經娶妻了
當時李清水有感於宗族丁口增加之需要
遂於1857年左右於現今蘆洲李宅原地
創建李宅
距今約一百四十餘年
當時的地基已甚為廣闊
也粗具規模了
李家古厝創建於1857年(咸豐7)
1893年(光緒19)改建
其所位的地點
舊地名為和尚洲中路
現在則叫作中原村
原是八里地區往新莊方向道路的中點
所以又稱中路
也有和尚洲當時無路墾拓者於荒埔中央開路而稱中路的說法
李宅位於一個突出的小丘上
這種四周有水、中央有水的地形
風水上稱為「蓮花出水」
所以風水師吳尚稱此為「浮水蓮花」
李宅也有「七星落地」的說法
是指和尚洲上有七個小突起
而蘆洲李宅正位於七星中的一個穴位
不過也有傳說所謂七星是李宅附近的七個水窪
拱衛著李宅
而有「七星落地一蓮花」的美名
這樣一片風水良好的土地
自然是當初李家在18世紀購買土地時沒想到的
19世紀後半期(清光緒時期)李長利記之崛起與興盛
以及李樹華以科考進入縣學
讓李家躋身於鄉紳階級
家族聲望及龐大產業如日之升
然於1895年的乙未割地
台灣成為日本政府的殖民地
卻也讓地方上的鄉紳階級──李氏宗族面臨了極大的轉變
日治時期之李家
除須應對政治上之變局
於李家本身
繼新宅之竣工
李家或因家口的眾多或源於對日統治不安的自保心理
七房兄弟卻先後謝世
諸多共有產業乃衍生分房問題
約於1908年(明治41年)分家
由當時李氏最年長之長輩李樹華主持分房
將家產均分七份
分房後之李氏七房子嗣
一如先祖渡台精神
孳孳毋負祖訓投身於各行業中
李氏族人投身商業事業發展
正為蘆洲李氏家族在面臨社會變遷之際
由農業經濟跳脫出至工商業經濟發展之列
也反應了社會變遷的現況
由於李宅辦理抓周已行之有年
剛好當時也遇到抓周的活動
以前從沒有看過
因此也好奇的參觀抓周的活動
抓周的由來請參考如下網站囉!
我想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樣的
不論抓周的結果如何
只要孩子能快樂平安的長大
就是父母最大的期盼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