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國立臺灣大學

本校的前身為日據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
成立於1928年,也就是中華民國17年,日本的昭和3年
民國34年,我政府對日抗戰勝利,臺灣光復
於11月15日接收完成接收工作
改制後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由羅宗洛博士擔任首任校長
臺北帝大採行講座制度,其初設有文政及理農兩個學部
第一屆學生59人,1945年光復前擴展為文政、理、農、醫、工5個學部,有學生382人
接收改制後,依照我國學制,分設系、科,「學部」改稱「學院」
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
再加上理、醫、工、農共為6個學院、設22系
學生人數在34學年度為179人,之後,院系逐漸增加
民國56年開辦新制夜間部,76年成立管理學院,82年成立公共衛生學院
86年成立電機學院(89年更名為電機資訊學院),88年原法學院更名為社會科學院
所屬法律學系改制為法律學院,夜間部與推廣教育中心併編為進修推廣部
91年農學院易名為生物資源暨農學院,92年增設生命科學院
至2009年止,本校已發展成為具有11個學院,54個學系,100個研究所
(其中91個所設有博士班,100個所設有碩士班)
另設有人口與性別、凝態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多樣性等4個校級研究中心
連同進修推廣部,學生人數已超過3萬3千人
臺大校地面積廣大,擁有約345平方公里的土地
約佔臺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一,校總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
並有醫學校區、法律暨社會科學院校區、農業試驗林場等機構
大安區校總區佔地113公頃,也是臺北帝國大學舊址
為全校行政及大部份學院系所的總部
包括總辦公處、文、理、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生科、
法律、電機資訊等各學院、系、所、夜間部、圖書館等
此外尚有農業陳列館、農業試驗場、動物醫院、漁業生物試驗所、
水工試驗所、女生宿舍六棟、研究生宿舍二棟
而男生宿舍八棟及一部份教職員宿舍,則建於校總區四週
從羅斯福路及新生南路校門進入臺大校總區後
即是有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的椰林大道,兩側種植大王椰子
這項設計在帝大時期就已經存在,但終點只到四號館
椰林大道兩旁種有杜鵑花,是臺大的校花
椰林大道兩旁和校舍之間常見的植物有樟樹和龍柏
這兩種植物主要是在國民政府來臺灣後種植的植物
臺大的建築特色奠定於帝大時期,為當時的總督府營繕科所設計
採用羅馬式的建築風格,大量使用「拱門」、「門庭」的設計
展現空間上的層次,強調入口的位置。內部的設計也採用迴廊式的設計
建於帝大時期的建築包括一號館、二號館、三號館、四號館、
五號館、文學院、舊總圖書館(校史館)等,建築外牆貼有13溝面磚
其中一號館的拱門入口有兩個,有別於他棟建築
文學院的拱型窗為四個一組,且在建築的兩端有收頭的設計
大學廣場位於台灣大學校門口前,是一片空地
從日治時代到1978年,都是一個能自由發表言論的園地
尤其1970年間這裡是戒嚴時期唯一能發表自由言論卻不會被政府逮捕的廣場
1978年中央民代增額選舉後,黨外運動蓬勃發展,校方為避免群眾聚集
在年底,在校門口廣場中央搭起三角形花壇,築起圍牆
使原本開放的校前空地,變成封閉空間
臺大正門就從羅斯福路,改由新生南路進出
2002年1月,拆除欄桿,圍牆高度下降
2003年12月,校方進一步決定回復1970年代之初樣式
2004年11月,與台灣電力公司認養人行道暨地下道整修工程同步施工
2005年3月完工,在3月19日台灣大學杜鵑花節當天
舉行啟用儀式,完工後的廣場,重新命名為「大學廣場」
(資料來源:http://www.ntu.edu.tw/)
近期夏天到了
天氣愈來愈炎熱
水一直喝
汗一直流
好想舒適的泡在清涼的溪水裡
也由於夏天的來臨
在河邊或海邊戲水時
也需要更加的小心注意安全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