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通宵神社

日本的「神社」建築,蘊涵歷史、文化、思想與政治精神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本著「祭政一致」精神
推動神道國教化政策
神社成為國家治權政治至高無上的精神象徵
日本首任治台總督樺山資紀,採取恩威並施的方針治台
一方面利用台灣民間鄭成功信仰,透過宗教活動友好行為
一方面在台灣基礎建設上,推動天皇崇拜的國家神道
1897年起,日本總督府開始在台灣各地興建神社
祭祀征討台灣殉職的能久親(北白川宮),以及造化三神
利用神社的普遍建立,控制人民思想
達到鞏固統治權力的目的
北白川宮生於1847年,翌年被仁孝天皇收為養子,稱為「滿宮」
1858年天皇下召列為親王,賜名「能久」,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北白川宮赴德國普魯士軍校留學,返國擔任陸軍中將近衛師團長
1895年(明治28年)中日甲午戰爭,北白川宮受命為台灣駐屯軍司令
5月抱病(瘧疾)帶領占領軍隊抵台,從北而南乘轎指揮占領行動
病況惡化,10月28日死亡
能久親王征討台灣而死,成為日本人對台灣宣傳忠君愛國的樣板
明治34年10月27日台北劍潭山的台灣神社鎮座完成後
訂定每年10月27日(鎮座日)、10月28日(親王祭日)為例祭日
通令台灣全島放假一天,到台灣神社參拜
台灣各地只要能久親王住過、到過的地方
興起興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紀念碑的風潮
日本治台50年,全台興建204所神社,主要祭祀能久親王的神社就有108座
根據日本昭和年間出版的「新竹州誌」紀錄
通霄神社於1937年(昭和12年)鎮座,選址在虎頭山腰
能久親王1895年(明治28年)8月28日曾在通霄舍營
地方人士曾設置「通霄御遺跡地紀念碑」
促成後來通霄神社的建造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神社選址,常選擇都市鄰近外圍、可俯瞰城區的小山崗或半山腰凹
除了象徵神、人交會,神聖、世俗接壤意象,也有「居高臨下,守謢萬民」的用意
虎頭山海拔高度雖不到100公尺,但可俯瞰通霄鎮街道景緻,所以被選為神社位置
1945年日本戰敗,主政者易位
「通霄神社」成為國民黨政權眼中一種蘊藏敵國傳統意識型態與東洋奴化遺毒的建築物空間
所以採取刻意的毀壞與消滅,神舍任何與「昭和」或與日本有關的字樣均被刮除
通霄神社拜殿在光復後改建為「通霄忠烈祠」,維持祭祀的空間機能
除了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拜殿四面加砌磚牆開窗,原木桁樑屋架外側
改成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包覆
屋頂脊飾中央還加裝國民黨徽,凸顯當時的黨國意識型態
通霄神社附屬建築,包括神官宿舍、社務所、石燈籠、手洗舍先後被破壞、拆除殆盡
國軍的空軍、陸軍先後進駐,民國89年才移防他處,附屬建物被民間占住使用
改建後的忠烈祠,因為地方經費不足,加上所有權不明,管理維修不易
曾經橫跨兩個威權統治時期的建築物,一度殘破荒蕪,九二一地震後
年久失修的通霄神社,受損更是嚴重
通霄神社無論是地理位置、建築特質,都與台灣、通霄近代歷史文化有著鮮明的關係
是豐富的教育題材,2002年苗栗縣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
文建會補助1700多萬元,修護工程歷史年餘,2005年6月完工
未來將結合周邊景點與產業文化,達到歷史建築再生、永續利用的目標
在日據時代
日本人在台灣留下了很多足跡
在時代的變遷下
它就像人一樣
老了,漸漸斑駁了
剩下的是那人事已非的殘缺
過去的榮景不再
我想這是他對我們所訴說的故事吧!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