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郭子儀紀念館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
唐代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
歷事玄、肅、代、德四帝,封汾陽王,世稱郭令公
郭子儀出身官吏之家,父親是郭敬之,早年未受重用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時,被封為朔方節度使(靈武,在今寧夏靈武西)
奉詔討伐,聯合朔方軍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
會師常山(河北正定),擊敗史思明,收復河北
此時郭子儀建議皇帝,北取范陽,直搗叛軍虎穴
以減輕潼關之圍,但是玄宗不允
此後種下日後晚唐藩鎮割據的局面,日後亦成為唐朝滅亡之遠因
天寶十五載(756年)與回紇聯軍平定河曲
次年春天收復河東(今山西永濟)、馮翊(今陝西大荔)
並進攻潼關,大敗崔乾祐,唐軍死傷過萬人
崔乾祐退保蒲津。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
唐肅宗即位後,拜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至德二載(757年),奉敕引兵赴鳳翔
途中在白渠留運橋(今三原東南)擊敗李歸仁鐵騎五千人
五月,與安守忠、李歸仁戰於清渠(今西安以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
九月,隨元帥廣平王李俶率唐與回紇合兵十五萬人
再與安守忠、李歸仁交戰於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之北
回紇兵繞到敵人後方,前後夾擊,殺敵六萬人,張通儒逃往陜郡
最後收復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唐軍威儀再度得以重現長安
其後,唐軍乘勝東進,於新店(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大敗嚴莊、張通儒等十五萬人
迫使安慶緒渡黃河,退回相州。東郡洛陽復歸。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
史思明從范陽率軍救安慶緒,雙方大戰於安陽河(今安陽北)北列陣接戰
廝殺難分難解,最後由九個節度使率領,號稱六十萬人的唐軍退潰(鄴城之戰)
此場戰役的主要指揮者宦官魚朝恩,其並無領導才能,並將戰役失敗之責歸於郭子儀
郭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閑官
寶應元年(762年),太原(今太原西南)、絳州(今山西新絳)軍兵叛亂
朝廷恐懼,封子儀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又遭宦官程元振離間,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亂攻佔河隴地區,程元振知情不報
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縣(今陝西乾縣)
京師震撼,直逼長安,朝廷再度啟用子儀為關內副元帥
此時吐蕃軍已渡渭水,迫唐代宗棄長安東奔陝州
子儀循秦嶺至商州(陝西商州)收集散兵數千人,以智取勝
白天擊鼓張旗,夜間多處燃火,吐蕃不解其意,乃撤兵西去,於是長安光復
十二月,代宗回長安,郭子儀到滻水迎接
代宗羞愧說:「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廣德二年(764年),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反,引回紇、吐蕃十萬軍進攻關中
子儀埋伏於乾陵(陝西乾縣),回紇、吐蕃軍知其有備,不戰而退
永泰元年(765年)十月,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
子儀在涇陽(今屬陝西)被回紇所圍。子儀在回紇素有威望
親率數十騎到前線,親自說服回紇大帥藥葛羅與唐結盟
反將吐蕃擊潰,穩住關中,長安之危遂解
大曆元年(766年),屯軍於河中,使軍糧充裕
大曆八年,吐蕃十萬之眾強攻涇、邠(今彬縣)
子儀遣兵馬使渾瑊出兵宜祿(今長武),結果首戰失利
遂召諸將檢討戰敗原因,再兵分三路
連克百城(今甘肅靈台西南)、潘原(平涼東)等地,吐蕃敗退
大曆十四年(780年),唐德宗李適繼位,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
建中二年(781年)六月,郭子儀去世
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載:「薨,時年八十五,德宗聞之,震悼,
廢朝五日……陪葬建陵,……舊令一品墳高丈八,而詔特加十尺。」
該墓在陵西南2公里的坡陽村,墓前有清代畢沅書的郭子儀墓石碑
今墓已夷為平地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
即身為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的郭子儀
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
同時,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原本隱身在樹林裡的古蹟
在「世界郭氏宗親總會」的奔走下
終於有幸的出現在民眾的面前
也讓我們重新溫習
並瞭解千古名將郭子儀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