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館籌議於民國四十四年冬
於四十五年春正式開館
館內收藏以中原文物為主
地方文物為輔
大部份係民國四十五年七月至四十六年春接收原河南博物館遷臺及戰後日本歸還古物
其中包括河南新鄭、輝縣及安陽出土的銅器
洛陽地區出土的先秦繩紋陶、漢代綠釉陶、六朝舞樂俑與唐三彩…等
隨後在政府機構的撥交及四百餘位私人收藏家的捐贈下
使得館藏的質與量皆日趨可觀
本館開館之初
原命名為「文物美術館」
時因政府撥交文物尚未到位
本身亦無經費蒐購文物
故初期多半以文物的模型或複製品擬代
因而一度有「真空館」之窘稱
四十五年春
教育部正式頒令將原河南省立博物館
託「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館聯合管理處」代管之運台三十八箱文物
及歸還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劫奪我國之文物五十一箱
撥交「文物美術館」典藏
自此「文物美術館」始有屬於自己的典藏文物
此後
來自政府機關及社會賢達的捐贈文物絡繹不絕
目前本館館藏文物5萬餘件
文物主要來源除了原河南博物院的銅器唐三彩等為基礎
日本戰後歸還之文物陸續由政府單位撥交
每年固定編列購藏預算以及來自公家或私人的捐贈
讓史博館文物範圍涵蓋華夏文物、臺灣文物、原住民文物及國際文物等豐富多面性的色彩
年代則從最遠古的史前、商周、唐宋、元明清、乃至現代及當代藝術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
本館首開「虛擬博物館」營運之概念
率先以數位典藏的加值應用為方向
並從對文物知識的交流、網路虛擬社群的重視
提出博物館黃金三層營運模式
作為當前以及未來本館在知識、內容經營層面的重大理念
並持續推動以文物知識、影像為核心建構的數位典藏及加值應用計畫
邁向與世界各地博物館館際間知識串聯整合的新世紀
來到歷史博物館
主要想要欣賞的就是華夏文化
也就是我們的中國文化
從前看到歷史課本就只知道"背"
卻忘了瞭解歷史真正的涵義
而造成現今學生學習上的恐懼
甚至排斥
因為歷史讓人覺得有趣的是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人性還是一樣的」
而歷史文物就是過去存在的証明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