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Angor Wat (Cambodia)_Part 3

[當地名產棕櫚果]
東美蓬寺與變身塔的建築風格類似
如果沒到現場看過
單純看照片還真的會不知道這兩座建築的差別
而變身塔是爬樓梯的第一個小挑戰
也是開端
有來過此地的都應該會知道
這裡的遺跡是要手腳並用的往上爬陡峭的樓梯
但是變身塔還沒到要手腳並用
不過也有點高度的存在
以下為此兩建築的介紹
東美蓬寺--East Mebon
(時代:約10世紀 / 國王:Rajendravaman II)
東美蓬寺是紅磚石風格的五座塔林形式,中央尖塔象徵須彌山,這裡主要是羅仁德拉拔摩二世用來祭祀祖先亡靈,東美蓬蓋在水庫上,應該也有淨化的作用。
吳哥文明和「水」有絕對的關聯,因為天氣炎熱,水源常枯,所以吳哥君王總要建庫蓄水,供給民生灌溉,吳哥城東方建有「東大人工湖」,西方建有「西大人工湖」,東美蓬寺就蓋在東大人工湖上,宗教的意義就更為明顯了。
東美蓬寺主祭濕婆神,他是印度教中的破壞之神,擁有無比的力量,在印度教中得到絕對的信仰,東美蓬寺四方都有大象雕刻守護,大象就是濕婆神的護持者,牠坐鎮四方,守護濕婆的廟宇。
變身塔--Pre Rup
(時代:約10世紀 / 國王:Rajendravaman II)
甜瓜園的園丁一直想找出偷瓜賊,卻一直沒抓到,一天夜裡,口渴的國王進到園丁的甜瓜園,吃了甜瓜,卻被園丁逮個正著,夜裡,園丁辨認不出國王的容貌,便將他打死,隔天,百姓發現國王已死,由於國家不能一日無君,便擁戴長相和國王接近的園丁為王,而已死的國王就地火化,這裡就是「變身塔」。
由這個傳說的背後透露了一個思維:人死後,身體火化,尋求另一個生命的出路。
吳哥受到印度教思想影響甚遠,認為死後應予火化,讓肉體歸於虛無,讓靈魂得到清澈,替未來的新生,做好輪迴的準備。
變身塔是紅色的磚石塔,上面覆蓋一層灰泥,灰泥的作用讓雕刻者可以做非常細緻的表現,可以渾厚,也可以綿密,變身塔已有千年歷史,卻擁有非常精緻細膩的建築手法,尤其細部的門楣雕刻,或是守護仙女的造型,雕工都極細緻,若非嚴重荒廢,變身塔應該美麗非凡。
[著名的吳哥南城門]
巴戎寺--Bayon
(時代:約12世紀末至13世紀末 / 國王:Jayavarman VII)
進入吳哥南城門,直走不遠就是著名的「巴戎寺」,巴戎寺在吳哥城的正中央,象徵意義很明顯,吳哥城就是宇宙,宇宙的中心就是巴戎寺,遠看巴戎寺,會看到一層層的石塊,愈疊愈高,像是一座山的形狀,這就是吳哥人的聖山:須彌山。
巴戎寺總共有49座寶塔,每座都類似高棉佛雕頭像形式,如果加上五座城門各四面佛雕,總計是54座寶塔,四面佛頭雕像代表了慈悲喜捨的四方關照。
兩百多做的雕像,各有各的微笑,有的略帶傷感、有的祥和平靜、有的燦爛光明,微笑的臉龐,有些睜開雙眼,有些閉目冥想,呈現了細緻的意涵,姿態各異。
[仰望高棉的微笑]
哪一尊是「高棉的微笑」?想必每個遊客都會選擇那設置好的拍照景點為高棉的微笑,站在這歷史的景點上,瞭解了高棉的興盛衰敗,在看看那高高在上的微笑,我想當時的闍耶跋摩七世只能對這過去的往事給予世人這微微的一笑,就像他早已知道這一切,而平心微笑看待吧!
巴戎寺另外一個著名的藝術品就是外層的迴廊浮雕,這裡刻畫了戰爭的場面、漁獵農耕的場警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百態,非常生動豐富。在戰爭方面刻畫了高棉與占婆的戰爭;民生方面最著名的浮雕為小偷盜竊、鬥雞娛樂、下棋、美容洗頭與餐飲坊;其他還刻畫了陸上與洞里薩湖裡各式各樣的動物,由此看來當時的生活應該是無憂無慮的。

(資料來源:吳哥窟 : 叢林裏的眾神之城 / 何修仁文.攝影)
(資料來源:吳哥深度旅遊聖經 / 賈克斯(Claude Jacques)傅利曼(Michael Freeman)攝影邱春煌譯)

我想哪一尊的是真正的微笑已經沒人在乎
在乎的是
後人是否能好好的保護這些難得的微笑
讓這一抹微笑能夠廣為人知與欣賞
在巴戎寺真的只能用殺底片來形容
不只那高高在上的微笑
還有那記錄百姓生活的浮雕
有著讓人難忘當初吳哥的生活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