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社位在本島中央
濁水溪與大肚溪上游的脊稜台地上
清朝稱其為「致霧社」
山巒疊起,時有山嵐霧氣,故得名
自埔里前往霧社途中的「人止關」
為其咽喉要地,自古以來
係有名的難關要塞
霧社地區的原住民族群
有泰雅族與布農族
泰雅族屬於賽德克亞族的有霧社群、道澤群、土魯油族
屬於賽考列克亞族的有白狗群、馬力巴群、眉原群
屬於澤敖利亞族的有萬大群
清朝以前,霧社為漢人不及之地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
割讓台灣給日本,日人據台後大肆開發山地
掠奪資源,尤其日據初期
樟腦是台灣總督府的重要財源
故在理蕃初期,便以高壓討伐山胞歸順
再以武力徹底征服山地族人
奴役山胞勞力,以掠奪山地資源
逐步發展日本帝國在台灣殖民地的資本主義化
日人治台之後,以大量武力,配置精良武器
延長隘勇線,和霧社群展開武力對抗
此役稱為「人止關之役」。脅迫原住民諸族群「繳械歸順」
明治30年(1897)日本派遣深掘大尉一行14名
進入霧社地區勘查台灣橫貫鐵路路線
深掘大尉一行14名闖入土魯閣境域
沿途蹂躪山胞,被土魯閣族人所殺
此一「深掘事件」導致日人對霧社地區
實施五年「生計大封鎖」
禁止食鹽及生產鐵具的鐵器、槍彈等生活必需品交易
並限制其行動自由
明治43年(1910),佐久間左馬大就任第五任臺灣總督後
積極推動「五年理蕃計劃」,逐步將隘勇線延長
翌年四月,日人於霧社設立警察官吏駐在所
其後也陸續在主要聚落設立警備措施,用以制控與駕馭
12月間,日人積極的將霧社西方的隘勇線加以延長
即自萬大社前濁水溪畔,抵波亞倫分遣所後
由關頭分遣所下至眉溪與東眼溪匯合處
再溯溪越東眼山,並自哈奔(Havun)溪分兩線
一線至立鷹,一線至北港溪畔接舊有之隘勇線
並在適當地點設立砲臺
在構築這一隘勇線的期間,道澤群族人對前進隊加以反擊
日人則發動砲擊,致使道澤群損失慘重
明治42年(1909)3月,日人延長北港溪隘勇線
並在制高點設置砲臺,藉以制箝原住民族人
明治43年(1910)5月間,當合歡群方面隘勇線前進時
遭到泰雅族人的激戰
日人從霧社地區派遣警備員前往宜蘭應援時
霧社地區的泰雅族人乘日人警備退去
趁機發動了奇襲腦寮事件
是時南投廳長久保通猷組成討伐隊
率領警察部隊一千餘人編成六部隊
並附有砲隊及輸送隊,於12月15日開始進剿行動
當日方攻抵三角峰,派遣道澤群頭目抵土魯閣社
擬召集各社頭目勸降,然各社不肯屈服
日方乃由立鷹兩砲臺轟擊土魯閣群諸社
土魯閣群族人數度反攻櫻峰、三角峰、立鷹等地皆未能成功
最後被迫繳出槍枝
此役日人計沒收槍枝1210挺
並趁機命令霧社、萬大兩群交出所保存之1015個頭骨,將其掩埋
這期間日人也以軟硬兼施的「理蕃」手段
亦即「順者撫之,逆者剿之」的撫綏政策為「理蕃」方針
並且以革除原住民舊慣習俗為目的
尤其黥面是泰雅族人千百年來的習俗
泰雅男人以曾經出草成功為武勇黥面標記
泰雅女子則以學會紡織技術為黥面結婚之標準
這涉及了祖訓與泛靈信仰的複雜層面
霧社地區除了當時尚在抗日非常時期的眉原、薩拉矛、斯卡謠群未被脅迫外
霧社群、土魯閣群、道澤群、萬大群、白狗群、馬力巴群族人皆被脅迫到
警察駐在所或隘勇監督所舉行宣誓並蓋指印,聲明「蒙皇恩,仰聖澤」
永戒出草、黥面習俗,若有違反者,任憑警官逮捕押送官府處分
武器被日人押收、紋面習俗被禁止、族人被慘殺
部落的共同事務被日警監控、狩獵生計也被受限
農耕作物、歲時祭儀又因長期的抗日戰役而荒廢
尤其未能舉行歲時祭儀告慰祖靈,又恐祖靈發怒而遭忌
因此霧社地區的原住民族人
夫離子散、流離失所,在物質上無以果腹,飢寒交迫
在精神上又時時遭到日警的非難
因此抗日的行動與奇襲日人的計劃在部落裡暗中興起
各個部落無不以殺盡日人為職志
日人為了防範原住民族人的抗日事發
除對各部落頭目或gaga的頭目加以物資籠絡外
也以「和蕃」政策婚姻的倡行
消弭原住民族人的抗日意識
也藉政治婚姻的締結,在部落間收集情報
「和蕃政策」在當時日人獲取部落情報
及藉頭目(即日警的岳父)在部落社會的權勢
確實發揮了「招撫」的效果
對原住民族人的舊慣習俗的革除,以及教化的功能,都有一定的成效
但也因「和蕃」政策的締結,導致了文化衝突
也因日警遺棄泰雅妻子,造成人倫悲劇
並造成了抗日事件的誘因,霧社事件就是一件血淚史
霧社事件的肇因之一是日警近藤儀三郎拋棄了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之妹特娃絲.魯道
雖日人一再聲稱近藤日警係前往花蓮港廳就職途中失蹤
但日人並未加以撫恤
反倒是被日警下山治平遺棄的泰雅妻子貝克.道雷(馬力巴群)
在下山治平返回日本後,日人安排了貝克.道雷在駐在所內任囑託工作
使其生活無後顧之憂
同樣也是「和蕃」婚姻的日警佐塚愛祐,後來因「理蕃有功」
被日人當局擢升為霧社分窒主任,其妻亞娃伊.泰目(白狗群)則貴為警部夫人
這對特娃絲.魯道相當不公平
導致了莫那.魯道抗日事件的籌謀
以及事件的爆發
在「理蕃」方針中規定普及部落的簡易教育
施以都市「見學參觀」及其他的社會教育
獎勵適於「蕃地」的產業,改善並普及醫療設施
改善物品交換制度,對頭目給予津貼,借貸打獵用的槍械彈藥
這也是日人在對泰雅族大規模討伐後
進入了「威撫並行」時期,亦即在撫育上,樹立了教化、授產、醫療、交易的政策
社支廳也依據了此一方針,逐步在霧社地區推展
在警備措施方面,制定「蕃務監視規程」
分原住民地區為「北蕃」、「南蕃」兩監視區
霧社支廳對泰雅族住區,又區分了霧社與馬力巴兩監視區
各隘勇線前進所、監督所等皆改為駐在所
在「太魯閣抗日事件」期間,日人出兵陷入窘境
為了連結東西間的道路,以及便利制壓原住民族群
也於當年的9月間開工興築能高越道路
此一道路係由霧社經今精英村廬山部落(波亞倫社舊地)穿越能高山隘口
再沿木瓜溪溪谷至溪口初音(今花蓮銅門)
此一道路於翌年完工
沿途並設置了三角峰分遣所、屯巴拉(今屯原)駐在所、波亞倫駐在所、
尾上駐在所、能高駐在所…
這些位處高山及惡劣環境下的駐在所
除了為維護能高越道路之暢通,亦或傳遞郵件外
最重要的是藉由道路的開拓,築有警備措施,以防止泰雅族人的抗日事件
霧社支廳轄管的駐在所跨及整個霧社地區的原住民部落、及其主要道路據點
警政機構與警備措施雖然在各部落裡大興土木,但恪遵祖訓
並保有gaga組織的泰雅族群,卻夾織在固有文化特質的堅持
與面對高壓下接受文明的矛盾情結中,也因此造成了大正9年(1920)的「薩拉矛抗日事件」
為了撫平此一事件,日人脅迫霧社地區的各族群加入戰線
藉「以蕃制蕃」自相殘殺,而造成各族群之勢力衰退
並引發了彼此之仇隙,亦造成霧社事件的遠因之一
日人為了遂行「理蕃事業」,在霧社地區大興土木
時時徵召原住民服勞役,不僅耽擱了山田農耕與狩獵期
更因為繁重的勞役,讓族人怨聲載道,並在一次婚宴時
莫那魯道長子塔達歐.莫那向日警吉村敬酒,竟遭日警毆打
此一「敬酒風波」與繁重勞役,及比荷.瓦利斯和比荷.沙波的策動下
成了「霧社事件」的近因
霧社群的族人長期對抗日人,有的部落勢力衰退、有的部落勢力強大
加上日人的撫育政策,有的族人默默地承受了外來文化
有的族人則依舊堅持民族尊嚴
這樣的文化與價值觀的衝突,使得發動「霧社抗日事件」之初
霧社群的十一個部落中,有六個部落加入了抗日的行列
而其他的部落、甚至毗鄰的族群
則處在是否參加抗日行列的抉擇糾葛裡
當初在網路造成轟動的小短片
在導演與眾人的努力下
讓這部成本花費龐大
旁人也不看好的情況
完成了這部屬於台灣史詩的鉅片
也讓人們重新審視當初的霧社事件
這一切在不同種族的文化衝突與不平等待遇
而所造成的事件
在所謂追求公平正義的政治口號下
拋開政黨的對立
在日常生活中
人們做到了多少尊重、包容與公平呢?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