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三民長老教會禮拜堂
(現為基國派老教堂文化館)
完成獻堂
為桃園縣復興鄉泰雅族部落之一
基國派一詞據信是日文
其意義為何如今已不可考
而目前部落內尚且通行以泰雅語發音的-讀法阿-代表部落
讀法阿指的是魚籐
因為基國派部落就位在大漢溪上游
村內並有小溪蜿蜒
所以部落居民除了傳統農作之外
也有發展小型捕撈漁業
以「通往天堂之鑰」的概念設計教堂的入口
為求教堂結構的歷久不衰
特別選用石材
並且到北投一帶聘請打石的師傅來建造
在入口的斜頂以及十字架
都捨棄了容易施工的直線
以細工作出曲弧
使教堂的造型再古樸、厚實之外
增加了細膩、優美的變化
也因此被文建會獲選為
台灣歷史百景之一
不僅是讀法阿部落信徒對信仰的虔誠
同時也是復興鄉所有信徒的奉獻
在台灣神學院院長孫雅各牧師
復興巡迴牧師陳忠輝牧師的奔走之下
當時台北中山北路美軍禮拜堂的青年美軍也奉獻出數月的積蓄
終於完成了這一座以石頭建成的信仰中心
這座教堂的興建
不僅凝聚了泰雅族人的向心力
也發揮了泰雅族人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
因為建造的每一塊石頭
每一包砂石
都是族人在交通不便的年代
以家戶分工的方式
走過羊腸小徑
從蝙蝠洞、頻果湖和三民街上挑過來的
這使得這座教堂
除了在造型上令人激賞之外
其背後所包含的故事與精神
更令人動容
禮拜堂因為信眾增加
功成身退
並且轉換身份
成為讀法阿部落的文化館
由部落成立的讀法阿文化工作是負責經營管理
不僅將肩負起活絡傳統文化的工作
也將擔任部落的社造、文化中心
為部落的整體發展共同努力
(資料來源:建築前小看板)
我們決定騎著機車衝到復興鄉
沒想到一路騎過去
還是有點距離在
不過也順利的到達基國派教堂
也遇到幾位在教堂附近遊玩的當地小孩
有時想想
現在小孩的童年都是電腦或者科技產品
實在很難看到在溪裡抓小魚、在山裡亂竄的小孩
但有時也是因為父母保護的太好以致於剝奪了小孩探索世界的權利
有時真的也很懷念
小時候在鄉下自然遊玩的日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