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都因人(Bedouin)
貝都因人(Bedouin)是以氏族部落為基本單位在沙漠曠野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他們在中古初期佔半島居民的絕大多數,處在水源、牧場公有的原始公社制階段。逐水草而居是他們大多數人的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住的是可以隨時遷移的帳篷。養駝、養羊、狩獵、劫掠是他們的共同愛好,也是他們的主要職業。在伊斯蘭教產生前夕的這一關鍵時期,阿拉伯半島中部和北部的主要社會特徵就是貝都因人的游牧生活。
駱駝對貝都因人至為重要,故貝度因人又喜歡自稱駝民。「沒有駱駝,就不能設想沙漠可以居住的地方。游牧人的營養、運輸、貿易無一不依靠駱駝。新娘的彩禮、凶手的贖罪金、賭博者的賭注、酋長的財富都是以駱駝為計算單位。駝乳可解渴,駝肉可以充飢,駝皮可以做衣服,駝毛可以做帳篷,駝糞可以做燃料,駝尿可以當生髮油。」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熱情好客、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貝都因人的個性特徵。
為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他們寧願過艱苦的游牧生活,也不肯過定居的城市生活。他們不承認部落傳統以外的任何法律,除了本部落的酋長外,不服從任何政權,不承認任何政治制度,沒有紀律秩序和權威的概念,也沒有定居社會所具有的政治組織。他們遵循前人的習慣,受部落慣例的節制只要公意認可的事情就是合法的。他們所處的社會被稱為「沒有政府的社會」有血緣關係的氏族是其社會基礎。憑著血緣關係,他們把家庭結合成氏族;把氏族結合成部落。為了加強勢力的需要,又把部落聯合起來成為部落聯盟。在貝都因社會裡,女子負責砍柴、打水、擠奶等家庭勞動,地位低下活埋女嬰的現象比較普遍。在婚姻方面,唯重血緣關係,近親繁殖,相演成習。
哈利利大市集(Khan
Al-khalili Market)
侯賽因廣場(Midan
Hussein)
備受尊敬的阿茲哈清真寺(Al-Azhar
Mosque)和侯賽因清真寺(Mosque
of Sayyidna al-Hussein)之間的廣場,不僅是馬穆魯克開羅的中點,而且是節慶活動慶典的主要場所,尤其時在齋月的夜晚,以及侯賽因誕辰和穆罕默德誕辰慶祝期間。每逢這些時候,人們都會湧入燈火通明的廣場,這裡的音樂和蘇菲派誦經一直會持續到第二天清晨。其他時候,這裡仍然是個不錯的集會場所,咖啡館入口處擺滿了戶外座椅,旅館經常匯集了很多當地人和遊客。
(註:侯賽因的事蹟請見參考資料3,也是有名的阿舒拉節。)
哈恩哈利利(Khan
al-Khalili)
一些有偏見的遊客經常認為大市集哈恩哈利利是個旅遊陷阱而對之不屑一顧。這裡無法忽視的是廣場上擁擠的旅遊車隊,以及隨之而來的旅遊小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4世紀大市集建立之前,開羅人就已經開始在此地經營生意了,其中一些市場,比如黃金市場,現在仍然是上千名當地居民最喜歡作生意的地方。
這些商品從早到晚(除了週五早上和週六)一直營業,所售商品從肥皂粉到半寶石等各類商品,更不用說玩具駱駝和雪花石膏製成的金字塔了。這裡以前有嚴格的區域劃分,可是自從旅遊貿易佔據主導地位後,這些區分就逐漸消失了。最明顯的區域就是黃金商人、銅匠和香料商人。除了笨拙的招攬,比如”嘿!先生們,女士們,免費看一看啦”,哈恩哈利利的商人是最健談的。這裡幾乎能買到所有你想要的東西,即使這家店裡沒有,老闆也會很樂意推薦你有販售這些商品的商家。
(資料來源1:埃及/Lonely
Planet特約作者群)
在這次的旅遊中
也跟很多長輩聊天
瞭解他們以前打拼的生活直到現在退休的生活
雖然他們都很建議年輕時就該多多出來看看世界
(但是我想除非要有錢又有閒才能吧!)
我也相信以前只要肯努力就能有收入
現在除了要努力還要有足夠的見識與心胸
因為現在的競爭不只在臺灣
而是著眼在全世界
我想從對岸的快速發展
臺灣人多少也能感受到這份危機感
但也代表著錢會愈來愈難賺
有時我會想我只要一直賺錢嗎?
那生活的意義又是在哪裡?只有錢嗎?
雖然賺錢可以享受較好物質生活
但這讓我想到某電影裡說過
街上每個人拿著高檔的LV,
Armani, BMW, IPHONE…其實就是愛扑
不都是為了面子嗎!?但面子又值多少錢呢?
我想這要端看每個人的價值觀了
因此要在賺錢與生活中追求一種平衡
所以自己也期望在足夠的預算之下
可以一年一次或二年一次出去旅遊看看其他國家
在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與歷史時
更能反觀台灣在世界上的地位
有時說真的,人比人氣死人
國比國不一定氣死民眾?
跟日本澳洲比,薪水高但相對物價高
跟埃及柬埔寨比,物價低但生活條件差
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只是每個人的觀點不同
雖然台灣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的
但重要的是,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吧!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