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起(養鰻的歷史)
本農場位於宜蘭縣員山鄉尚德村,早期經營鰻魚養殖
民國70年代末,因為成本太貴而放棄
後來也嚐試過養殖金魚、熱帶魚等,常常做到血本無歸
承(水草的發跡)
當時基隆海事的學生在這裡實習,提到國外進口高單價的水草到臺灣
這裡的水質相當好,可以試試看
農場的湧泉順利孕育了各樣水草,可是緊接發生的問題是,水草要賣給誰呢?
民國82年,徐志雄因為在文化中心當義工,好心送水草缸給文化中心
當時的林德福主任知道徐家經濟狀況並不好
就主動出錢買了三個魚缸在文化中心圖書室展示
這個熙來人往的公共空間,吸引一群死忠的客戶
轉(把水草賣出去)
在客戶鼓勵之下,徐家在宜蘭市開了一間新穎的水族館
因而認識客戶與設備器材的盤商,建立水草的行銷管道
民國90年代週休二日政策及國民旅遊風氣提升
因而決定回尚德專業經營休閒農場
合(水草童玩國)
以「水草」為主題的休閒農場要怎麼經營呢?沒有人知道
只好結合全家人的力量,到社區大學、農會上課,開始激發想法與創意
所以各種水草料理、DIY體驗活動、創意商品、解說導覽服務開發出來
受到社會大眾的迴響。為了豐富農業文化的內容
近年來也成立水草文化館、水草餐廳等,並獲得2009十大經典神農的佳績
(資料來源:http://www.sy-water.com.tw/)
會來到這裡是因為這一棟清水模的建築
藍色調的拍照模式
更能顯示這冰冷的牆壁
聽著楊丞琳的雨愛
令人有一種憂傷感
這裡也是電影渺渺拍攝的場景之一
這裡除了水草博物館之外
也有水草餐廳
講求的是無菜單的創意料理
雖然現在還蠻多無菜單的創意料理
但這卻是我們第一次的嘗試
吃完後的感想是
我覺得在無預期的上菜方式
讓人有種期待又緊張的感覺
(因為不知是否會符合自己口味)
沒想到每道餐點都還不錯吃
沒吃到地雷的餐點
我想,要經營這種無菜單的創意料理
廚師的功力與經驗也一定要很厲害
不然只要一道菜不合可能就會毀了整個餐點
To be continued...

舊宜蘭監獄門廳


歷史沿革:
宜蘭舊監獄門廳,原是一般人感到神祕生畏又陌生的地方-監獄署單位之一
位於宜蘭市神農路,鄰於現今南門林園及南門計畫區
而宜蘭舊監獄,其最初名為「台北刑務所宜蘭支所」,直至西元1947年才改名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進入蘭陽平原時,其為展現權威,於西元1896年設宜蘭監獄署
隨後建監獄於此處,這些建物為日人在當地營造之第一批建築
當時受刑人最多時高達200餘人,而門廳建築則做為典獄長辦公空間之用途
並於西元1999年遷移至三星鄉拱照村。
相較於其它台灣的舊監獄,宜蘭舊監獄當屬為歷史最悠久的建物
目前僅留下門廳、部分牢房、瞭望台及一堵圍牆
在時空變遷之下,更顯得保存價值的重要性
其中宜蘭舊監獄門廳,在地方政府指定保存的計畫下
已於西元2001年(民國90年)6月9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並於西元2001~2002年進行修護及再利用,賦予空間的新活力
建築特色:
舊宜蘭舊監獄門廳,前有兩棵綠意昂首的老榕樹,隔著神農路的是商家及五穀廟
而綠地遍佈與歷史建物的組合,隨著時空及政權的替換
原來的空間少了另人敬畏的嚴肅氣息,多了一份親和力
而就其建築構造而言,其屋頂以四坡黑瓦構造
外牆則以以木板拼接出長帶飾條,洗石子做為牆基
窗戶以三角楣飾妝點收邊,是和洋式風格的木構造建築
但因年久失修,整建前的門廳建築其屋簷及雨淋板損傷較為嚴重
然而在縣政府及文化局的推動策畫下,宜蘭舊監獄門廳已轉型成為宜蘭工藝坊
做為縣內推動工藝的大本營及工藝家對外展示與傳習的窗口
除了定期展示宜蘭縣籍工藝師的作品外,也鼓勵縣民從事工藝創作
使傳統工藝技術得已承襲,是為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的典型案例
當時來的時候
由於沒有任何的展場
但建築內牆上掛著當年未修復的舊照片
如今塗上與旁邊建築形成強烈對比的藍色
使得這棟建築物更佳的明顯、突兀
但在這藍色的妝點下
反而有種平靜的親和力
To be continued...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宜蘭酒廠


長年飄散著醉人麴香的宜蘭酒廠,就像一個熟悉的老朋友
伴隨著宜蘭人,走過清領、日治時期
直到今天,將進一個世紀的酒香歲月
宜蘭酒廠可畏越陳越香
來到宜蘭酒廠,就像進入一個時空隧道裡
斑駁的舊式建築,以及看起來歷經滄桑的蜿蜒管線
不禁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釀酒是個古老的行業,但二百多年前
隨著先民自中國來台的製酒技術和家庭式製酒業
卻一直到了清領末期才逐漸有了正式的規模
宜蘭酒廠現址,即是當時的宜蘭士紳--林青雲先生草創「宜蘭製酒公司」的地方
「宜蘭製酒公司」、「宜蘭製酒殊式會社」、「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宜蘭酒廠」、
「台灣菸酒公司宜蘭酒廠」,在一連串名稱的更迭中
台灣過往的歲月,也似乎歷歷眼前,在這個充滿歷史氣息與軌跡的空間裡
不僅可以看到製酒行業的轉變,也可以見證台灣的發展與演變
可以緬懷、可以省思、更觸動一份深藏內心的悸動
在這些充滿歷史記憶的商標,無異於在訴說著一部宜蘭酒廠的生產史
而自光復後,宜蘭酒廠也提供了在地人許多的就業機會
許多人大半輩子奉獻在酒廠,亦有一家三代都在酒廠服務
在他們心中,宜蘭酒廠不僅是工作廠所
更像是一個老朋友般,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
在宜蘭走過這麼多年代的酒廠
在酒廠內還是可看到當時所傳承下來的建築
錯綜複雜的管線
成了藝術的另外一種表現
走在酒廠內,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
放眼望去,是一排等著購買紅麴香腸的遊客們
我們也被這一陣香味勾起了吃的欲望
所以也買了一根香腸品嚐
坐在旁邊看著一群群的觀光遊客來來往往
臉上的快樂表情,代表著這趟旅途的滿足
To be continued...

橘之鄉蜜餞形象館


萌芽
金棗的皮部芳香甘美,果肉酸中帶甜,不單是製作蜜餞的絕佳原料,更是潤肺養生的藥方
在那個醫藥不甚發達的年代,精通中醫的林陳阿鳳阿嬤常煮金棗膏給村裡的人潤喉順氣
培土
早期的宜蘭人不知如何運用金棗,因此往往放任滿山金棗落地
看在林陳阿鳳阿嬤眼裡十分心疼。阿嬤認為,金棗是深保養療效的水果,若能妥善加工
定能讓更多人受惠。為了承續阿嬤的精神,第一代老闆開創了這甜蜜的橘之鄉蜜餞工廠
茁壯
林陳阿鳳阿嬤總說:「做呷ㄟ的東西,一定要做自己敢吃的喔。」我們秉持這個理念
多年來堅持生產完全不加糖精、色素、香料、防腐劑、起雲劑的產品
讓金棗蜜餞以最自然的口味,呈現在國人面前
熟成
承襲第一代老闆對橘之鄉產品的自信與驕傲,第二代老闆,將健康、養生、低卡等概念
融入產品之中,讓蜜餞不單是老阿嬤的秘寶,更是年輕人時尚的代表
為了讓 更國人更了解如何挑選好的蜜餞,及認識食品衛生安全
我們成立了國內第一家蜜餞觀光工廠--橘之鄉蜜餞形象館」
讓大家看見我們的驕傲,更讓大家看見將金 棗蜜餞與這片土地的緊密相連
偉大的發現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中國科技,在二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發現到成熟的水果掉到蜂巢上
蜂巢水果沒有爛掉而掉落在地 上都爛掉,後來過很長的時間去觀察、研究
他們發現成熟果實掉下來時,它的皮會較薄
氣孔會很方便在蜂巢上有高濃度的蜂蜜會藉著不同的滲透、擴散
自然的提高糖度來達到天然的防腐
這是很偉大的發現也是全世界做蜜餞一定要知道這個現象否則做不出來
蜜餞的由來
其實,在古代蜂蜜是很珍貴的食材,一般的老百姓很少機會用到
只有宮廷裡的貴族或有錢人家才用的起,所以蜜餞 是很珍貴的甜點
在古代滿漢全席裡就有這麼一道叫做四合蜜餞
蜜餞,除了用來吃之外,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它是怎麼用的呢?
自古以來,身為貴族家的女孩,每當她們的心上人要出遠門趕考、當官或做生意的時候
就會自己製作一小包蜜餞並提一首詩,用粉紅色的絹布仔細的包起來
然後偷偷的放到心上人的行囊裡,您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這些女孩們希望她的心上人在看到這些蜜餞時
能想起在遙遠的故鄉還有人在等待著他、想念著他
並希望對方在吃下這些蜜餞時,能夠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蜜餞 — 甜甜蜜蜜的餞別就是這樣來的
來到這裡看到各式各樣的蜜餞
口水就不知不覺的流下來
在這裡也可以與小朋友一同體驗製作蜜餞的過程
享受互動的過程
最後在現場試吃了幾個覺得還不錯的蜜餞
買回去給大家分享
To be continued...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宜蘭波的農場


波的農場~分享雨林生活的幸福知味
上帝給我們工作是食蟲,雖然是佇地不動的植物,但有誘捕昆蟲技能
經消化液分解昆蟲後,吸收養分
若您有空可以來體驗食蟲植物園區
波的農場用生命蘊育原汁原味的心靈味道,把園藝休閒,融入生活層次
將精神轉化為樂活自在的養分,在誘捕昆蟲的天地裡
認識到雨林生態的智慧,進而無礙修行的生活
波的農場~分享生活合一的生活模式
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謀合/生產、生態、生活,終能融合一體
波的農場~作為修行的農場
家、是我們一輩子的依歸、房屋結構微簡單的風格設計
使用煙囪設計原理所以無需空調冷氣、又可節源又省能
每一次的進住都能充份得到能量的補足
家也是我們的養生功房...
環境/因房子不用冷氣、所以能加強免疫功能
飲食/空氣無毒、飲食無負擔身體所以能健康
運動/氣功理氣、太極理身、不用吃藥樂樂活
波的生活~分享環境養生的好生模式
簡單富有,樂活分享,心靈探索
波的生活美學,刻意用減與簡的邏輯來純淨心靈、用簡單的心情來富有自己
農場的每一處都有高濃度的芬多精及陰離子,頓時間滿足您的心神
快速安撫煩雜不安的心,是視覺、嗅覺、味覺的平衡感受
創造一種獨特的精神味道,更是高享受的幸福知味
(資料來源:http://039232209.emmm.tw/)
雖然沒事先預訂
也可能來的太早,所以幾乎沒人
剛好遇上農場主人的夫人-程媽媽
由於沒人,所以也就細心的為我們大約解說食蟲植物的特性
之後也就隨我們自行參觀
小導遊就是一隻很愛黏著我們的小貓
在農場裡還有一隻鵝,名叫乖乖
雖然它沒黏著我們,但他會有啄人的風險
如果不理他,他是不會去啄人的
乖乖比較好笑的是,會常常偷跑去人家田裡吃菜
然後就像無辜小孩一樣的被趕回來
由於我們算是當天的第一組客人
所以正好也利用這空閒時間
跟程媽媽在空中步道的小平台吹吹涼風、看看風景
談談人生育兒的一些經驗
讓我感覺,無預期的安排
讓旅行也可以有種生活經驗的對話
To be continued...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宜蘭磚窯(原津梅磚窯)


宜蘭市北津裏津梅磚窯,是縣內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磚窯
停窯二十多年後,地方決定加以整修
社區發展協會並決議將津梅窯改名為宜蘭磚瓦,希望透過文化再造
將它發展成宜蘭縣磚窯博物館
宜蘭市北津、梅洲地區,由於泥土的土質是製磚的上選原料
自日治時代就成為宜蘭市「紅磚」的重要產地,窯廠林立
直到民國七十年全部停廠,目前只剩下津梅磚窯
津梅磚窯是目前宜蘭市僅有的目仔窯(形狀像目字)
也是保存較為完整的窯廠,社區希望透過文化再造
重新賦予磚窯新的生命
最終目標是發展成為「宜蘭縣磚窯博物館」讓民眾對前人製磚的甘苦生活有所認識
並傳承製造紅磚的技藝
依結構與燒磚時火勢的運用方式,傳統磚窯可分為目窯與八卦窯
本磚窯屬目窯,共十三個孔目,每目一次可燒一萬磚
所有孔目同時燃燒的話,經廿五至廿八天,即可生產十三萬塊紅磚
這是光復前後宜蘭地區建築的主要材料
縣內老厝至今仍可瞧見這些質地良好、仍「紅光滿面」的磚塊
磚窯不可拆的道理在此
這座磚窯已具百年歷史,不但是宜蘭縣內唯一倖存的
且可能是全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國有財產局及縣府原預定拆掉興建國宅
大家認為十分可惜,已聯名陳情希望保留磚窯
並將面積達五分地的該區規劃為全國第一座磚窯公園
期保住這彌足珍惜的文化資產,同時也可以發展觀光
來到這裡
如果有看過高雄的中都磚窯廠
這裡的建築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但比較有興趣的是他磚窯上面小鳥頭的造型
具有下雨排水以及燒磚排氣的雙重功用
這是唯一高雄中都磚窯廠沒有的獨特造型設施
To be continued...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好初早餐


透早就出門
天色漸漸光
為了品嚐早餐美食
在已知會有排隊的情況下
加上小店位於小巷內
只好犧牲假日睡到飽的美好時光
來到現場
沒想到睡不飽的人還蠻多的
還是要排隊
但至少不用排很長
吃完後,餐點如何呢?
我覺得不錯,料實在,讓我有機會會想再來吃的小店
之前食尚玩家有介紹過此店傳說中的美食
「棉花糖吐司」
需在平日禮拜一到禮拜五
加上下雨天才會提供的秘密美食
希望有空找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刻來去品嚐
Address:台北縣板橋市文化路二段125巷70號
Telephone:02-22532087
To be continued...

Nathan Sawaya積木夢工場


Nathan Sawaya出生於1973年,在美國西岸俄勒岡州(Veneta, Oregon)成長
自小熱愛玩樂高®積木
十一歲那年,由於爸媽不願意讓他養小狗,Nathan突發奇想
便用樂高®積木組成他的積木寵物,並取名叫「Boxer」
自此,他發現原來樂高®蘊含着無限可能性
不僅能組合建築物、汽車或太空船等各種物品
也能與生活有更密切的互動,這是Nathan邁向樂高®積木認證大師的最初原點
在成長的過程裡,Nathan依舊持續保有玩樂高®積木的習慣
對他來說,樂高®積木是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來源
即便是當上律師,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一天後,他仍會以樂高®積木進行創作
跳脫一般人對於積木的想像
Nathan善於運用樂高®積木刻劃人體線條、情緒張力或意識探索等議題
同時將敏銳且細膩的思考觀點融入其多元的積木創作裡
在走出自己獨特的積木創作風格後
Nathan的作品開始逐漸受到國際樂高®粉絲的關注眼光
並於2004年獲選為樂高®積木認證大師 (Lego® Certified Professional)
樂高®積木認證大師
是樂高®總公司為表揚在積木領域有特殊表現的專業玩家所設立的評選機制
其評選內容包含建造技巧、投入熱情以及專業貢獻等等面向
至今,樂高®積木認證大師的頭銜全球僅授與11位樂高®玩家
基於對樂高®積木的熱愛,Nathan Sawaya放棄令人欽羨的高薪律師工作
全心投入積木創作生活,在他個人工作室裡
一般都存放約150萬片樂高®積木供Nathan靈感來時能隨時創作使用
Nathan Sawaya個人樂高®積木創作首展「The Art of the Brick」
於2007年開始在北美巡迴展出,受到各界熱烈迴響,媒體競相報導
Nathan相信樂高®積木除了是寓教於樂的益智玩具之外,更是絕佳的藝術創作媒材
未來,他將持續創作更多令人驚奇的樂高®積木特色創作
憑藉著手中一顆顆的樂高®積木,Nathan Sawaya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積木創作藝術之美
(資料來源:http://www.brickart.tw/)
數大,便是美
許多個簡單幾何方塊
多點想像與耐心
團結起來的力量與美感
就能讓這小小的零件
有著令人驚奇的呈現
由於還是希望支持而去參觀
因此僅放上幾張淺嚐一下
此外,我更喜歡展場作品的光影變化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