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Egypt Explorer Tour VII - Karnak Temple

卡納克神殿的地位不僅只是個神殿,它是一個壯觀的神聖綜合區,由許多為了底比斯眾神和法老偉大榮耀而奉獻的聖殿、涼亭、塔門和方尖石柱所構成。這裡的每一樣東西都非常巨大,整塊基地長1500公尺,寬800公尺,足以容納十幾座教堂,這裡的第一塔門已經是路克索神殿的兩倍大。在拉美西斯三世的統治期間,總共有8萬人在神殿或為神殿工作,我們可以想像它在當時的經濟和宗教所代表的重大意義。歷經多次的興建、增加、拆除、重建、擴建、裝飾,1500年歷史的卡納克神殿在底比斯權力的鼎盛時期成為埃及最重要的崇拜聖地,當時稱之為伊沛特伊蘇特(Ipet-Isut),代表「最完美之地」的意思。要描述這個巨大的歷史遺跡可不簡單,十九世紀一位曾經旅遊尼羅河的作家、藝術家阿米利雅愛德華簡潔地寫道:那是一個經無數人敘述過,也常被畫出來的地方,不過卻沒有任何文字或圖畫足以表達它,其規模浩瀚,震撼力巨大,那種令人靜默、渺小、甚至無力的感覺,是那麼徹底又具壓迫力。 
在大廣場中央,是巨大的阿蒙神殿圍牆,裡面有阿蒙大神殿及大聖湖。這裡是敬拜底比斯三神─阿蒙、姆特、孔斯的主要地方,它也有一個著名的多柱式大廳、一座壯麗的森林和巨大的紙莎草形巨型圓柱。阿蒙神殿圍牆的南側鄰接姆特神殿圍牆,有一條羊頭斯芬克斯(Criosphinx)路通到主神殿。北邊鄰接蒙圖神殿的圍牆,以榮耀當地的底比斯戰神。姆特神殿圍牆南面的尤爾蓋提斯城門有一條人面獅身斯芬克斯路原本可以連接卡納克和路克索神殿。這條通道離開阿蒙大神殿而進入南面的伊沛特前庭,只有一小部分被挖掘出來。全長3公里的路,大部分都掩蓋在現代路克索的道路和城區底下面,一些大樓之間的地面還隱約可見。雖然阿蒙神殿的原始聖殿建於中王國時期,底比斯法老次使它成名,但其它部分的神殿、塔門、庭院、圓柱、浮雕則都是由新王朝的統治者和他們的繼任者所完成。越走進神殿區的內部,就讓人越能體驗到過去的時光。
神殿區最古老的部份塞索斯特里斯一世(Sesostris I)的白神殿和第十二王朝所建的地基,此地基後來蓋了阿蒙大神殿最神聖的部份,也就是阿蒙的聖船聖殿和中庭的地方。在第三塔門的地基處曾找到已毀損的涼亭或膜拜堂的石灰石碎塊,建築年代是再塞索斯特里斯統治結束以後五百年,經過專家重新構建之後,在大庭院北面的戶外博物館使世人能再見其風貌。神殿區主要的增建是由第十八到二十王朝的法老王所完成。
阿蒙神殿區(Amun Temple Enclosure)
從阿蒙神殿區入口處會經過羊頭斯芬克斯大街,於古埃及接往運河連結神殿通到尼羅河,此路盡頭是長方形碼頭,正好位於現在入口處的木橋下面。而第一塔門則很可能是第三十王朝的內克塔內布一世(Nectanebo I)所建。 
大庭院(Great Court)
從塔門可進入大庭院,這是卡納克神殿區最大的區域。左邊是奉獻給底比斯三神的塞蒂二世神殿。庭院北面和南面的牆排列著飾有紙莎草花苞柱頭的圓柱。南牆與拉美西斯三世神殿相接,經常見到的榮耀征服者的法老王情景則裝飾在這個60公尺長神殿的塔門上。大庭院中央是塔哈卡涼亭,涼亭有10根圓柱,每一根高21公尺,上面也有紙莎草型的柱頭,如今只剩下一根圓柱與雪白石膏祭壇被保留至今。第二塔門,最初由第十八王朝的霍倫海布(Horemheb)法老所建,他後來成為該朝代最後的法老。拉美西斯一世和二世又在霍倫海布的塔門上面增建了自己的功績。拉美西斯二是更在入口兩側豎起自己巨大的粉紅花崗岩雕像。 
多柱式大廳
第二塔門後面就是令人震撼的多柱式大廳,它是由阿蒙霍特普三世所規劃,而由塞蒂一世建造,北半邊突出的精緻浮雕也是由塞蒂一世所加的裝飾。拉美西斯二世則增加其他的浮雕,佔地約6000平方公尺。大廳總共有134根高聳的紙莎草形石柱。阿蒙霍特普三世建的第三塔門,和圖特摩斯一世建立的第四塔門之間是一個窄廳。圖特摩斯一世也在第四塔門前豎立一對方尖石柱,但現在只剩下一支。第四塔門是圖特摩斯一世在統治期間進入專用神殿的入口。 
內殿
第四塔門之後就是整個神殿區最古老的地方,那裡的14根柱子表示它可能是個小型的多柱式廳,圖特摩斯三世所建造。哈姬蘇方尖碑是為了榮耀阿蒙所立,其中一支的上層部分現在位於聖湖旁,另一支則仍然豎立在第五塔門之前,是埃及最高的方尖石柱,高度有29.2公尺,頂端原本有琥珀金覆蓋,而當時普遍使用的是金銀合金。第五塔門是圖特摩斯一世所建,與已經毀壞的第六塔門距離很近。阿蒙與阿蒙涅女神的巨大雕像,應該屬於圖坦卡門統治時期的作品。 
圖特摩斯三世大節慶廳
圖特摩斯三世的大節慶廳,後方圓柱狀的前廳,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植物園,有奇異的花和動物的圖案浮雕,它們都是髮老在敘利亞和巴基斯坦的領土中遇到而帶回埃及的東西。圖特摩斯三世在他的大節慶廳後面蓋了一個小敬拜堂,從它的兩側可以看到巨大的石基座,哈姬蘇的兩個方尖碑原本就立在此座上。東南方,拉美西斯二是也蓋了一個小敬拜堂叫做聽耳之殿,這裡同樣也有一個方尖碑的基座,用來豎立拉美西斯二世奪自圖特摩斯三世的方尖石柱,這個方尖碑後來又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命令下被帶離卡納克,送往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豎立在馬克西穆斯廣場上,1588年此碑又奉教宗思道五世之命,被移往並豎立在教廷的聖彼得大教堂前面。 
阿蒙神殿環區
阿蒙神殿環區的第二個軸線是從第三和第四塔門向南延伸。基本上這是一條隊伍行進的路線,東邊和西邊均以牆為界,並以塔門劃分區塊而形成好幾個庭院。就在圖特摩斯三世建的第七塔門前面的是卡契特庭院(Cachette Court),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這個地方在1903年被挖掘出來時,發現有數百個十雕像和好幾千個青銅雕像。雖然大部分的雕像都被放置在塔門前面,旁邊則是兩座巨大的圖特摩斯三世的雕像。保存良好的第八塔門,由皇后哈姬蘇所建,是神殿的南北軸上最古老的部份。原先六座巨像的其中四座仍然存在,最完整的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巨像。第九和第十塔門是由第十八王朝的將軍霍倫海布所建,所用的石材的部份是取自阿赫納吞原本蓋在東邊但已毀壞的神殿。在第七和第八塔門的東邊就是聖湖(Sacred Lake),阿蒙神的祭司為了要求儀式的純淨,每天必須早晚在聖湖淨身兩次。聖湖的西北邊是哈姬蘇傾倒的方尖石柱的上半部,還有一個阿蒙霍特普三世憲給日昇之神─克普立(Khepri)的巨大聖甲蟲雕像,以及一個阿頓(Aten)日形盤。 
戶外博物館
距離第一做庭院稍遠的地方,坐落在三個敬拜堂當中的就是卡納克的戶外博物館。戶外博物館裡面也收藏著許多雕像,都是在神殿區內所發現。
(資料來源:旅遊通:非洲埃及2011/香港商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這次的旅程安排住在輪船上
體驗航行在尼羅河的風景
也從航行中發現
尼羅河真的是埃及的母親
當地幾乎都是沿著岸邊居住
小朋友一出來就可以直接跳下水去玩
好不快樂
也從當地導遊瞭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看起來建一半的房子
因為那是等以後小孩長大結婚後可以再繼續擴建而所留下來的
而在尼羅河上吃著下午茶看日落也是種享受
尼羅河真的很漂亮
在這尼羅河的巡禮中
也看出埃及的繁華與落寞
To be continued…

Egypt Explorer Tour VI - Luxor Temple

從古王朝前的遺蹟,可以得知路克所至少在6000年前就有人居住,不過藥到新王國時期人口才達到顛峰。隨著古王國時期末中央集權勢力的瓦解,埃及就演變成許多地方權力分立的局面。在第一中間時期,底比斯南部的一個古名瓦謝的村莊,勢力越來越大,並在蒙圖霍特普二世時統治了北方首都賀拉可阿波斯。蒙圖霍特普二世統一國家後遷都底比斯,並開始進行一連串偉大的建築工事,包括為底比斯地方神阿蒙所見的神殿卡納克,以及在巴里位他自己皇族所蓋的神殿群。
 其實,在拉美西斯二世將金碧輝煌的首都稱做瓦瑟(Waset),但當希臘人入侵之後,才將它改成了底比斯。等到阿拉伯人佔領此地,此成的昔日輝煌雖不復在,但所留下的遺蹟仍令人印象深刻,阿拉伯人於是將這個地區稱之為Al-Uqsur,阿拉伯文是「眾多皇宮」之意,後來才演變成英文Luxor。如今路克索通常被用來指稱現代的市區,而西岸古都的遺址則稱之為底比斯。 
路克索慢慢地失去它的重要性,正好反映出法老統治勢力的衰落。泥磚蓋的平民房屋緊鄰著曾經國力強盛的底比斯神殿而建,因為神殿成為他們僅能依賴以抵擋來自沙漠民族的侵略僅有的屏障。在較早的基督教時期建的一些修道院和教堂也有位置在神廟遺址中,至今還可以看到深刻在神殿牆上的十字架,以及修道士和教士在神殿牆上努力想挖出以前法老信奉的神像浮雕所留下的痕跡。當基督教的統治權落入伊斯蘭教之後,底比斯就落入晦暗之中,唯一能讓人想起輝煌過去的就只有阿拉伯統治者所留下的名字:Al-Uqsur「眾多皇宮」。
18世紀,當歐洲遊客初抵此地之前,路克索只不過是一個上埃及的大村莊,較為當時埃及人所知道的就只有十二世紀生於此地的埃及聖人阿布爾哈格(Abual-Haggag),而不是半掩埋的神殿和墓葬。但隨著歐美著迷埃及人數的大幅成長,現象也跟著改變了。1978年拿破崙到達此地,由他麾下學者學者所寫的著作「埃及之旅」(Description de l'Égypte)更挑起世人對埃及的興趣。來自底比斯陵墓的各種出土文物,大多由到墓的探險人所發現而非探索的學者,像木乃伊、珠寶首飾以及其他陪葬文物等,紛紛被帶回歐洲展覽,也因此使得路克索成為越來越熱門的旅遊目的地。1869年,當湯瑪士庫克第一次帶領觀光客到達埃及尼羅河時,路克索就已經是他們的旅遊重點區。
路克索神殿大部分是由新王朝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興建,是尼羅河東岸邊上一座相當耀眼的建築群。路克索神殿座落在原先是一座圖特摩斯一世的女兒哈姬蘇所建的獻給底比斯3神:阿蒙(Amun)、姆特(Mut)、孔斯(Khons)的古老聖殿。阿蒙是創造眾神之一,也是底比斯最重要的神。而阿蒙和太陽神拉(Ra)的融合體─阿蒙拉(Amun-Ra)更成了廣受敬拜的國神。阿蒙會和妻子─女神之母姆特、兒子─月神孔斯,一年一次從卡納克神殿(Karnak Temple)離開,沿著尼羅河來到路克索神殿,參加歐沛特(Opet)慶典。這一天,法老王要和阿蒙見面,為的是要恢復自己的神力,使自己重新復甦。
阿蒙霍特普三世大規模的擴建哈姬蘇神殿,建築後續又經過圖坦卡門、拉美西斯二世、亞歷山大大帝和數次羅馬人增建。羅馬人更在神殿周圍構築了軍事堡壘。十四世紀,阿拉伯人在這裡築了一座回教寺,神殿牆內也因此發展成一個個村落。西元1885年之後,挖掘工作就一直在這個地區進行,移走了村落,清理出前庭和第一個遺址的塔門。現在政府更欲拆遷大部分居家建築,想恢復路克索神殿通往卡納克神殿的3公里長的斯芬克斯大街(Avenue of Sphinxes)的原貌。
從柯爾尼克(Corniche)有一條小路可通往路克索神殿。沿著這條路走就是斯芬克斯大街的一部份。神殿的巨大的第一塔門是拉美西斯二世所建,並以他的軍事功績作為刻畫裝飾,包括卡德斯戰役(Kadesh) (現在敘利亞境內,大約西元前1274)。在這座24公尺的高牆前面,豎有一些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像和一座粉紅花崗岩的方尖石柱(Obelisk)。古埃及時,這裡原本有6座雕像,4座坐姿、2座站姿,但現在只剩下2個坐姿雕像和最西邊的那座立像被保留下來。原本是一對的方尖石柱的另一座,目前被放在巴黎的協和廣場上。
在塔門後方的是一座大庭院。四周圍繞著兩排帶有蓮花苞柱頭的粗壯圓柱,還有更多描述拉美西斯二世英勇事蹟的浮雕和大型雕像。在庭院的西邊角落是一個早期的三船神壇,由哈姬蘇和她的繼任者圖特摩斯三世所建,作為年度歐沛特慶典時將神像從卡納克帶到路克索神殿時祭拜阿蒙、姆特、孔斯三個神之用。在庭院的東南邊就是後來的十四世紀的阿布歐哈葛回教寺。庭院後面是由14座紙莎草圓柱所構成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炫麗的圓柱後方,牆上的裝飾是年輕法老圖坦卡門任內所完成的,上面生動地描述歐沛特慶典的細節,法老、貴族和一般百姓加入的行列,上面打鼓的人和後彎下腰的特技表演尤其生動。
通過柱廊就進入阿蒙霍特普三世庭院,它的三個面曾經都以雙排高聳的圓柱封起,現在東邊和西邊是保存得比較好的地方,橫樑都還算完整。多柱式大廳在庭院的南邊,這是神殿作儀式用的第一個內廳,四排八根圓柱是此廳的特色。後面就是阿蒙神殿的主廳,中央的內室曾在西元第三世紀被羅馬人用灰泥粉飾過,當作聖殿之用。穿過這個房間,兩側都是奉獻給姆特和孔斯神的小膜拜堂,一邊又有四根圓柱的獻祭堂。阿蒙霍特普三世誕生房的景象似乎受到之前在哈姬蘇神殿佈置的啟發,圖畫表達當神的手指觸碰皇后使之受孕的時刻,上面的象形文字說明那是神的露珠充滿皇后的身體。亞歷山大大帝曾重建在獻祭堂的後面的聖船神廟,增加了他自己的浮雕,還用傳統埃及王徽把自己塑造成法老角色。
(資料來源:旅遊通:非洲埃及2011/香港商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來到路克索算是第一次感受到市集的小亂
在到路克索市集逛街就要結伴出門
市集前半段屬於賣紀念品的,而後半段算是當地市集
開始賣一些香料水果之類的
由於當地市集的亂也讓團友裡的一對夫婦打退堂鼓回船上休息
經過此次的市集殺價後
讓我感受到小販的功力
可以像演十八相送般來來回回的談定價格
逛完市集後我們也到當地的麥當勞買套餐回船上吃
這麥當勞有名的是他的埃及版浴巾
只有在埃及才買得到
因此也有很多觀光客常到麥當勞買浴巾
只是本人沒太大興趣就是了
不過這邊市集的亂還好
等到了哈利利市集時
才了解什麼叫做亂
To be continued…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Egypt Explorer Tour V - Red Sea (Hurghada) & Aswan Dam

紅海(Red Sea)
實際上,這裡無疑是最著名的海岸,據說摩西劈開大海,釋放了希伯來受奴役的人。當然,除了好萊塢充滿魔力的電影和聖經的預言外,來到這座海岸的大多數遊客似乎都非常滿意讓紅海寂靜地待在那裡。紅海海岸以波光粼粼的碧綠色海水與壯觀的珊瑚礁出名,每年吸引成千上萬名遊客前來參觀。事實上,這裡是埃及開發最為迅速的地區,其旅館與度假勝地比埃及其他地方都要多。 
遺憾的是,整幅畫面一點也不漂亮,尤其是從綿延800公理的廣闊海岸線完全成為了環境災難之後更是如此。幾十年來受歐洲套裝旅遊行程的影響,加之缺乏持續發展的計畫,違法的垃圾填埋和不負責任的停泊已經摧毀了近海岸的暗礁,水泥防波堤的建造也完全腐蝕了部份海岸線。此外,伴隨著對中東戰爭的不斷擔心,日漸衰落的旅遊業嚇跑了投資者,結果今天許多海岸線都成為了建築工地,盡是未完工的旅館和飯店。
對於厭倦了套裝旅遊行程的獨立旅行者而言,儘管紅海海案整體來說不可忽視,但仍可能會令他們失望。遠離海岸風景的是東部沙漠,這裡有兩座基督教最為古老的修道院,還有法老、羅馬人以及其他定居點的遺跡。內陸也是乾枯河床、古代的岩石藝術以及遊牧文化的發源地,為那些尋求沙漠探險的旅行者提供了無數的機會。當然了,如果你碰巧來到了紅海岸邊的休假勝地,你會發現這裡的潛水真的是世界一流。
胡加達(Hurghada)
胡加達曾經是一座孤立的小漁村,擴張後現在擁有100多座旅館,變成了埃及最受歡迎的渡假勝地。但是,受許多俄羅斯套裝旅遊行程的推動,不斷的建設導致了環境退化,這對胡加達而言是可怕的。 
現代的胡加達成了封閉的渡假村所組成的混凝土森林,這些渡假村延海岸線綿延達20多公里。數千座的建築工地分散在這些設施完善的快樂宮殿中,全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拋棄或者忽視,由於違法的垃圾填埋以及不負責任的珊瑚礁利用,靠近海岸的珊瑚交已經退化了,政府甚至承認這裏的規劃出錯了。
當然還有俄羅斯人成群湧向胡加達所發揮的推動作用,富裕的歐洲人以及莫斯科的新興中產階級則成群地湧向了這裡。被炙熱的陽光和溫暖的海洋所吸引(在俄羅斯,這些的確很罕見),俄羅斯人透過廉價的航班以及優惠的套裝旅遊行程正花著大把鈔票。然而,不幸的是,埃及和俄羅斯的這個混合品卻脫離了自然,尤其是俄羅斯人傾向的狂飲與混雜的打扮,無庸置疑的得不到穆斯林的歡迎。
亞斯文大壩(Aswan Dam)
19世紀末期埃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讓增加耕地迫在眉睫,而這一計畫又只能透過控制尼羅河的流量來完成。來自英國的工程師威廉‧威爾考科斯(Sir William Willcocks)1898年在第一大瀑布的上游開始修建亞斯文大霸。此大壩於1902年落成,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壩,綿延2441公尺、高50公尺、寬30公尺,幾乎都是用亞斯文的花崗岩建成的。 
後來因為需要層進行加高兩次,這不僅是為了拓寬耕地的面積,也是為了提供更強的水力發電量。隨著亞斯文大壩的落成,原先的低壩除了負責附近一家化肥廠的用電外,也是去上游6公里處的大壩途中的旅遊景點。去機場的道路和所有坐車去阿布辛貝的旅行都要經過亞斯文低壩。
(資料來源1:埃及/Lonely Planet特約作者群) 
原來要去的亞歷山卓變成另一個行程後
就必須要到紅海胡加達
(原本行程是不用到紅海胡加達的)
因為後來想想亞歷山卓是因為埃及豔后而有名
並也不會影響到撰寫歷史阻礙的
所以放棄亞歷山卓來到了紅海
只可惜這裡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
所以來這邊暸望了紅海與搭乘潛水艇外
沒花太多時間在這裡
不過也好,本身就沒帶任何準備要下水玩的裝備
加上隔天很早就要起床跑行程
而這次的出國剛好遇到教召
但是來到埃及後,大約都要很早起床跑行程
(有些景點路途較遙遠)
忽然心裡想,我是來這邊折磨自己的嗎?
可能教召還比較輕鬆點
雖然這趟旅遊累但卻值得
To be continued…

Egypt Explorer Tour IV - Egyptian Museum

英國佔領埃及
英國政府讓阿里的後代繼續承繼王位,但所有實權都由英國人掌權。而事實上,他們真正的動機是位了獨占蘇伊士運河的商路。但是由於由於英國人是以武力佔據埃及,因此為日後的埃及國家獨立運動埋下了原動力。1919年,埃及國內普遍不滿的情緒引發了大暴動。而當時埃及出色的年輕政治家薩阿德札格盧勒(Saad Zaghloul)最能表達埃及人對英國人的想法:「我個人跟他們沒有什麼怨言,我只是想看到一個獨立的埃及而已。」 
二次世界大戰引起了埃及人對英國的更多不滿。事實上,二次世界大戰對埃及人來說,並不完全是壞事,特別是對於店主和商人來說,他們得到成千上萬的同盟士兵的光顧,而且這些剛從前線回來休息48小時的士兵花錢絕不手軟。同一時間,一些埃及人又是德國人為他們的解放者。埃及學生舉行集會支持德國的隆美爾。而埃及軍中包括後來的埃及總統納塞爾和薩達特,也有人暗中幫助德軍攻進埃及。隆美爾把同盟國軍隊一路擊退到接近亞歷山卓,被迫即將撤退的英國人匆忙燒毀文件的煙灰幾乎把開羅的天空都遮蔽了。但是德軍最後並沒有進攻,而英國人也繼續佔領埃及10年之久,直到另一個烽火漫天的日子,他們被趕離埃及為止。 
埃及獨立
1952126被稱為黑色星期六,這一天開羅燃起大火。數年內,埃及國內反對外國統治的示威、罷工和暴動時有發生,此後英─埃關於蘇伊士運河區警察局的攤牌成為點燃開羅成的導火線。許多由外國人經營或者外國人常去的商店和企業被暴動者付之一炬,英國70年統治的許多地標建築在一天內化為廢墟。英國政府已經明白在埃及大勢已去,所以當數個星期之後的一群青年軍官發動政變奪權的時候,英國並沒多加鎮壓。兩天後,忠於自由軍官的軍隊進發到首都的重要位置,次日清晨,埃及的君主制解體。法魯克國王是阿爾巴尼亞人穆罕默德阿里的後裔,下臺後於1952726乘坐皇家快艇從亞歷山大港啟程離開埃及,此後埃及迎來了自法老以來第一次由埃及人獨立統治國家的時期。 
今日埃及
1953618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1956年,納塞爾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引發第二次中東戰爭,戰後埃及奠定它在中東的領導地位中心。1958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失去西奈半島。1970年,納塞爾去世,由薩達特繼任總統。19719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簽訂和平條約。1981年,薩達特遭刺殺身亡,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繼任總統。1982年取回西奈半島的主權。2011年發生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世界多國發生社會動蕩,「爭民主、反獨裁、反腐敗」的反政府示威風起雲湧。埃及成為這台大戲中重要一幕,運動導致執政三十年的穆巴拉克總統黯然下台,並由軍方掌握國家政權。2013年,民選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被軍方罷職。 
埃及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歷史博物館之一,也是世界一大奇觀。這裡有圖坦卡門的財富以及其他已在歷史長河中消逝的殉葬品、木乃伊、珠寶、餐聚和玩具,參觀這個博物館就像在進行穿越時光的探險。這座博物館源自法國考古學家奧古斯特‧馬里耶特(Auguste Mariette)的作品。1835年,埃及的統治者穆罕默德阿里制定了古物出口的禁令。1858年,他的繼承者賽義德帕夏命令馬里耶特在布拉格一座新博物館周圍建立了埃及古物局,該中心在1902年遷到了現在博物館的位置。 

直到1996年,博物館的安全系統才加入夜間索們這一項。當時一位專業的小偷趁夜潛入博物館並盜取了財寶,之後博物館負責人安裝了報警器和監視器,同時改善了許多展覽品的照明。一些改進是為了展覽物品,但很多展品仍然貼著20世紀早期破損的標籤或這根本沒有標籤。再加上按年代順序排列的極多收藏品,因此最可行的參觀方式只是到處走走,看看哪些展品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不要錯過精品,這些展品通常有很多人圍觀,你也務必要停下,並仔細看看細節,所有這些展品都將重現法老的生活。 

埃及博物館的重點展覽
1.      圖坦卡門陳列室(Tutankhamun Galleries)
2.      古王國展(Old Kingdom Rooms)
3.      阿馬納展(Amarna Room)
4.      塔尼什皇家陵墓(Royal Tombs of Tanis)
5.      皇家木乃伊展(Royal Mummy Room)
6.      希臘─羅馬木乃伊展(Graeco-Roman Mummies)
7.      尤亞和瑟宇展廳(Yuya & Thuyu Rooms)
8.      古埃及珠寶展(Ancient Egyptian Jewellery)
9.      動物木乃伊展(Animal Mummies)
10.  法老時期科技展(Pharaonic Technology) 

圖坦卡門陳列室
新王國的年輕法老圖坦卡門的寶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古文物。他是在西元前14世紀僅統治埃及9年的法老,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在1922年發現了他的陵墓和寶藏。其陵墓位於帝王谷,在更加雄偉但是已被洗劫過的拉美西斯六世陵墓的下面,隱藏的非常好,很長時間裡都沒有被發現。現在,許多考古學家認為這些奇珍異寶有80%是為坦圖卡門的前任法老製作的,因為一些物品上仍然有他們的名字。也許一切與阿馬納時期有關的資訊都隨著圖坦卡門的逝世而被埋葬和遺忘了。
(資料來源1:旅遊通:非洲埃及2011/香港商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2:埃及/Lonely Planet特約作者群)
從埃及博物館出來後
看到旁邊的大樓被火燒後的情況
得知那是茉莉花革命時
在開羅示威的民眾放火燒了民族民主黨總部大樓以示抗議
也由此發現,一直以來開羅這裡一直對於民主的渴望
可惜的是政府的腐敗一直無法改善這個情況
因而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動亂
這次好家在的是,動亂發生在我們離開埃及的隔天
但當天我們就已經都做好要提早出門的準備
因為可能會因為動亂而造成交通堵塞
而回到台灣後,沒多久埃及旅遊成為黃色警示
再過幾天則成為紅色警戒
可見當地動亂的嚴重性,也由新聞得知死傷不少
假如當時我的猶豫而改成下一團出發的話
我想應該就無緣來到埃及了
很慶幸的可以來到這邊旅遊
旅途上一起跑行程的團友、領隊與當地導遊
讓這段旅行增添了很多的色彩
這次的團讓我訝異的是年輕人是少數(約一半一半)
且大家都很好奇問我為什麼想一個人到埃及?
就個人興趣以及想多看看不同的文化世界囉!
To be continued…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Egypt Explorer Tour III - Mohammed Ali Mosque

1168年,聖戰十字軍大肆破壞巴勒斯坦一帶之後移師埃及,他們一路攻至尼羅河三角洲一帶,但被法蒂瑪懇求而來的大馬士革塞爾柱(Seljuks)王朝。由於塞爾柱王朝是遜尼派的回教徒(法蒂瑪是什葉派回教徒,兩派為敵對關係),他們進軍開羅後不久,就把請他們來救援的法蒂瑪逐出了埃及。而遜尼派成為開羅的新主人,就是為世人所熟識的薩拉丁(Saladin),他建立了新的阿尤布王朝(西元1171-1250)。薩拉丁為軍人出身,所以他在開羅建築了厚重的城牆和在東開羅矗立到現今依然存在的薩拉丁城堡。可是阿尤布王朝只經歷了四代,其後就在一群前傭兵所組成的馬姆魯克(Mamluks)王朝謀反下滅亡了。 

馬姆魯克王朝
貿易是馬姆魯克王朝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建築運河連接紅海與開羅、再通往地中海。運河成為歐洲至印度之間的一條貿易命脈。十四至十五世紀期間,馬姆魯克王朝和威尼斯合作,掌控整個東西方交易,獲得大量財富。不過好景不常,到了十五世紀末,達(Vasco da Gama)發現了經好望角通往東方的航海路線,讓歐洲的商旅得以避開了開羅和威尼斯的重稅陸路,同時來自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鄂圖曼帝國(Ottoman)日益壯大,並有統一回教世界之勢,而埃及也是他們最後的一個目標。西元1516年,格哈利蘇丹(Al-Ghouri)統領馬姆魯克軍在敘利亞的阿勒波與土耳其人決一死戰,馬姆魯克軍大敗。隔年一月,土耳其蘇丹謝利姆一世(Selim I)進軍埃及,馬姆魯克王朝滅亡。 

在鄂圖曼帝國的統治之下,埃及再次成為像在羅馬時期的邊遠省分,交易收入和壓榨埃及人而來的稅收都被送往首都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堡)。當鄂圖曼帝國日漸衰弱,土耳其人對埃及的控制也日益減少,西元1792年,一個馬姆魯克地方官攻擊開羅的土耳其駐軍,並成功把他們趕回了君士坦丁堡。馬姆魯克的復辟並沒有維持很久,不到兩年他們就被一個新勢力打敗了。這個勢力不是土耳其人,而是法國的拿破崙(Napoleon) 

拿破崙
表面上,拿破崙攻打埃及是為了表示對鄂圖曼帝國的支持,事實上他是為了打擊英國,所以先打通往英國在亞洲殖民地印度的通道。這個矮小的法國將均再埃及建立一個法國式政府,修改稅制、加強建設、引入新的農作物、新的度量衡系統。雖然拿破崙的埃及遠征為人類學帶來重大貢獻,但在軍事上,遠征從一開始就麻煩不斷。他來埃及不到一個月,英國海軍就在納爾遜上將率領之下在亞歷山卓對開海面打敗了法國海軍。隨後鄂圖曼帝國派出了一之軍隊來埃及,雖然被法軍所擊敗,卻反而突顯出法軍是埃及的侵略的事實。統治者與人民的關係日益惡化,在開羅的暴動中,法軍開槍鎮壓打死了3000個埃及人。最後在英國和土耳其於敘利亞的夾攻下,法軍很快就同意停火,並且在1801年從他們當初進入埃及的亞歷山卓離開了。 

穆罕默德阿里
雖然法軍佔領埃及只有短短三年,但已經大大打擊埃及的政治穩定,表面上埃及重歸土耳其統治,內部卻有嚴重紛爭。穆罕默德阿里是派到埃及的一支阿爾巴尼亞團督促法軍撤兵的第二高長官。1804,開羅發生起義後,穆罕默德·阿里幫助了起義者,起義勝利後原總督被廢黜,1805,穆罕默德阿里被埃及人擁戴為埃及新任總督,鄂圖曼帝國也允許了事態的發展。掌權後,穆罕默德·阿里建立了一個由當地的村長、伊斯蘭神職人員和開羅的富商組成的權力基礎來補充當時的權力真空。 

名義上,他受命於鄂圖曼帝國,但事實上他已經是埃及的實際統治者。鄂圖曼蘇丹並沒有足夠推翻這個奪權者的力量,唯一對阿里具威脅性的是馬姆魯克地方官,而這些威脅卻被阿里在一場鴻門宴中一舉消滅。1826年,穆罕默德阿里送了一隻長頸鹿給法國國王的故事,當時也造成了極大的轟動,他啟蒙了歐洲和埃及的互動。世人對埃及的好奇不只止於文字和圖象,當時的帝國都需要古蹟、古物來裝飾自己的國家。而阿里為了令埃及現代化與得以模仿西方,與西方建交。為了向西方示好,他把國內的方尖碑作為禮物送給歐、美,分別豎立在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堤、美國紐約的中央公園。 

阿里的統治在埃及史上十分重要。在他的鐵腕管治下,埃及由一個中世紀封建國家走向工業化。阿里在埃及創立公共教育系統,並且教導埃及農民種植有經濟價值的棉花。阿里死了以後,他的後代繼承他的遺志,致力國內社會改革,建立鐵道系統和工廠,並且成立世界上最早的電報和郵政系統。 

1839由於穆罕默德阿里對敘利亞獲得的部分自主權不滿,因此又開始對鄂圖曼帝國蘇丹動兵。當馬哈茂德二世的軍隊到達敘利亞邊境時,易卜拉欣(阿里的兒子)624在尚利烏爾法附近的尼西比斯對鄂圖曼軍隊進攻並再次擊敗鄂圖曼軍隊。君士坦丁堡又一次處於易卜拉欣軍隊的直接威脅之下。馬哈茂德二世幾乎在戰役後就死了,他16歲的兒子阿卜杜勒邁吉德繼位。此時阿里與他的兒子易卜拉欣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易卜拉欣建議進攻君士坦丁堡,自稱蘇丹。阿里則只提出眾多領土要求,以及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政治自主權。1840715英國、奧地利、俄羅斯和普魯士達成倫敦協議,保障阿里對埃及的世襲統治,但是要求他的軍隊從敘利亞的後方和黎巴嫩山的海岸地區撤出。阿里拒絕這些要求。儘管法國反對,歐洲列強在數星期後組織了一支軍事遠征軍。 

1843以後,幾乎就在敘利亞災難和埃及被迫放棄進口稅和政府的壟斷後穆罕默德阿里的神志越來越糊塗。不僅他的思想和行動混亂,而且他越來越多疑。一年後,阿里的兒子伊卜拉欣因風濕性疼痛和肺結核(他開始咳血)被送到義大利療養。1846穆罕默德阿里赴君士坦丁堡與蘇丹和好。他的兒子和繼承人、自己已經病入膏肓的伊卜拉欣不得不離開義大利赴君士坦丁堡,被蘇丹封為埃及統治者。在回埃及的路上伊卜拉欣發燒、甚至有幻覺。他雖然沒有死在路上,但是六個月後去世。他的二弟的兒子阿拔斯登基。此時穆罕默德阿里已經神志不明到別人無法告訴他伊卜拉欣之死的程度。數月後他自己也去世。他被葬在他建造的大清真寺內,然而其葬禮卻簡單得很,並不符合他的地位。
(資料來源1:旅遊通:非洲埃及2011/香港商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以前總是在電影裡面看到清真寺
以前電影總是讓我們認為中東是恐怖份子
來到這裡,親眼看到了清真寺,只有壯觀與美麗
雖然我們是來這裡旅遊的,卻也遇到好客的當地人要求合照
之後,在埃及博物館遇到當地人從我背後右邊經過前拍我的左肩
就是常玩的那種拍左肩往左邊看不到人
後來才發現是右邊的人偷拍肩膀的
而在車上時,由於我靠窗戶看風景時
忽然遇到當地人跳起來拍了一下窗戶,嚇了我一跳
而他也對我笑笑的走掉了
由此看來,當地人沒想像的這麼可怕而是可愛
但是因為宗教關係,當地是男女極不平衡的
因為女性來到此國家,還是結伴為妙
避免被吃豆腐之類的,因大部分聽到都是吃豆腐居多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