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水湳洞遊憩園區


[十三層遺址]
水金九地區處處是礦業工業園區似的廢墟,尤其是在水湳洞
橫過山的長仁廢煙管與山坡上的十三層遺址
對著陰陽海與環繞海的山頭,陽光下陰影覆蓋著,透著說不出的滄桑
關於為什麼十三層選煉場遺跡
而且是個頗「現代」的遺跡─會在這山頭上日益腐蝕鏽化
成為礦業落寞的象徵,有著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時光若是回到水金九地區金礦業新發展的年代裡
整個水金九依區位分布,則蘊藏金脈的九份與金瓜石是礦石的原產地
而水湳洞地區則是加工淘選的基石
為什麼是這樣的分工?原因是當金脈剛在劉銘傳治台時期被發現後
好景不常,由於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的關係
日本接管台灣,隔年(1896年)立刻宣布「台灣礦業規則」
當中確立台灣人不得擁有採礦權的規定
將雞籠山以東的金瓜石區劃給田中組株式會社
以西的區域則劃給藤田組
日本礦業的技術和能力,在當時已經有相當的實力
1933年是水湳洞選煉廠的關鍵時刻
當時的日本人廠長三毛菊次郎
(也是現在黃金博物園區所在地、田中組株式會社台灣辦事處所在地的最後一任廠長)
規劃構建了今天的十三層主體架構,奠定了主要的採礦實力
當時投注了大約今天的幣值約新台幣兩億五千萬成本和
兩年的時間才完成水湳洞選煉廠,今天大家前往黃金博物園區時
必定會經過一處三毛菊次郎宅的地方,與四連棟的職員宿舍不同
即是當時三毛所居住過的宅邸
至於為什麼水湳洞選煉場會落入如今被形容成台灣「龐貝古城」的境地?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成立了「台灣金銅礦物局」後
隨著礦業環境的惡化,使得產業無法繼續經營
當時順應韓戰,回應國際市場迫切需要銅的情況
採礦業改以「以銅養金」的政策
「台灣金銅礦業局」改組為「台灣金屬礦業公司」
以銅業再維持一段十三層短短的榮景
到1973年之後,當時各個礦坑的開採量已經漸無產出
韓戰和能源危機之後,國際銅價每況愈下,根本無利可圖
台金公司在不堪成本過高後,轉入了台電和台糖的產權當中,後宣布歇業
水湳洞選煉場因此步入沒落的道路
十三層遺址,自山坡蜿蜒而上,左右的建築不同
只剩水泥基座的是日礦田中組時期的選場
在選廠右邊較低處的白色廠房則是台金時期的煉廠
細數著每一層頂的荒煙漫草
欣賞稍遠處矗立的、以前供應選煉淘洗儲水用的水塔
以及外牆斑斑的紅鏽鋼筋,有人說這是超現實的廢墟
現代與過去間的模糊地帶,以及,水金九礦業歷史記憶的入口
[陰陽海]
陰陽海的正式名稱叫「濂洞灣」
依傍著名的風景點水湳洞溪流流出海口之東海海灣
由於金瓜石山區溪水匯集入海,水中礦物質含量頗高
因此入海口長年形成一半金黃、一半碧藍的奇景
而這種景觀則被稱為「陰陽海」
[黃金瀑布]
位於金水公路往長仁社區的「自強橋」畔
由六坑坑道內日以繼夜流出的酸礦水
流經山坡地在岩石表面沉積一層黃褐色的氧化鐵沉積物
每當雨季水量豐沛時,潔白的水花映著金黃色的岩石極為壯觀
但由於水源來自硫砷銅礦,疑對人體有害,請勿飲用或接觸
由於台灣好行的便利
讓我們可以好好在水湳洞散步
加上超好的天氣
也在此殺了很多的照片
從以前看到照片就一直想來拜訪十三層遺址
如果想要好好深入此區域觀賞的話
至少要抓個一天的時間來欣賞
探訪這曾經繁華一時的山城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