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啟六年,閩南地區先民陸續由大陸來台墾殖
而坪林的開拓則開始於清乾隆末年
清道光咸豐年間,坪林進入經濟性開發階段
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的先人在北勢溪沿岸山區栽培茶葉
鄉內的聚落和村莊也於此時逐漸形成
坪林開墾初期,先民因見其為谷地平坦之"坪狀"地形
又有茂密森林圍繞,故以"坪林"為該地命名
前清時期稱為"坪林尾莊"。民國九年日本據台改名為"坪林莊"
光復後才更名為"坪林鄉"
早期的經濟作物是以栽種茶葉、大菁、樟樹為主
今日則以產銷文山包種茶為主要經濟活動
坪林鄉位於台北盆地的東南端,1971年北宜公路全線通車後
加強了坪林鄉對外的連絡
同時也對本鄉茶葉農產品的產銷及觀光資源的開發與地方的繁榮
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目前坪林從事茶葉及相關事業的人口高達全鄉總人口數的九成以上
是名符其實的茶鄉
坪林種植的茶葉以青心烏龍為主,其芽嫩柔軟,乃製造包種茶之上等茶種
本地所產製的文山包種茶即因品質極佳,而聞名於世
目前年產量約一百五十萬至兩百萬公斤
坪林的建設在歷任鄉長與鄉民的努力之下,已有相當可觀的成就
民國七十二年李總統在省主席任內,指示籌建坪林茶業博物館
並以博物館為軸心,美化北勢溪沿岸,除保護坪林鄉之自然生態外
亦可提昇坪林鄉之遊憩功能,使坪林鄉成為重要的觀光據點
近年來在歷任鄉長極力推動下,爭取中央地方建設預算
興建大型綜合停車場,污水處理場
環鄉道路美化工程等地方基礎建設
將以全新的坪林面貌來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臨
文化建設方面,從八十三年起舉辦茶藝文化週
以人親,土親,文化親為主要訴求
結合坪林茶香茶鄉的傳統文化,及鄉民愛鄉愛土的情結
宏揚坪林的文化特色。最近更被經濟部選定為形象商圈的重點地區之一
其未來必將在台灣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坪林鄉除了有深厚的茶葉事業基礎外,更有潛力無窮的觀光資源
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及地方自然景觀及經濟建設的發展配合茶業博物館的活動規劃,以及村與村之間產業道路的串連
與北勢溪自然景觀的維護,積極規劃茶鄉一二日遊讓坪林鄉成為一重要旅遊地點
北宜高速道路於民國八十九年通車至坪林
將使坪林成為往東部更重要的中繼點,因此也縮短城鄉的距離
此外,全鄉產業道路幾近完成,每一戶人家對外交通十分便利
對於茶葉產銷形態,與觀光資源的開發皆有絕對性的裨益
在觀光建設的經濟發展方面,以茶業博物館為中心
美化兩岸的景觀,設人行休閒步道,河床內構建魚梯
並規劃河濱公園等設施。在街景方面,則落實形象商圈的企劃
特殊照型的路燈,名家名壺的展示,以及擴大舉辦茶藝文化週
及茶鄉之旅活動,將坪林鄉建設為一個生氣盎然的山間樂土
來到坪林,就想到茶葉
想到茶葉,就想到一首茶的回文詩
「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
「心清可品茶,意適能言趣。」
其實也有很多關於茶的詩
可見當時古人除了酒之外
茶也是古時很重要的一種交流
來到這裡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生態觀察
就是「賞鳥」
無意間在走過橋時
發現溪邊的樹上好多鳥正在休息
回去查資料後才發現
原來坪林也是賞鳥客們會去的景點之一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