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地古時因西洋人毛髮泛紅或棕褐色
有別於東方人之黑髮,故稱西方人為「紅夷」因此由西洋引進之鑄砲稱為「紅夷」
在台灣歷史中有關於荷蘭與西班牙之地方名稱或器物等均冠以「紅毛」
如紅毛城(台南安平古堡、淡水聖多明哥城)、紅毛樓(台南赤崁樓)、紅毛埤(嘉義蘭潭)、紅毛土(水泥)等
同樣的,對西洋人曾經停泊駐紮或活動登陸之地,亦稱之為紅毛港。
而台灣有兩個紅毛港,一在高雄小港位於東經22度29分,北緯120度29分
一在新竹縣新豐鄉新豐村中央略偏西處
新竹的紅毛港是因為1646年,荷蘭人在該地遭遇海難上岸而得名
清代稱紅毛港庄,1920年改名紅毛庄,二次大戰結束後改稱紅毛鄉
1956年(民國45年)改為新豐鄉。而本文要探討的是高雄市小港區紅毛港
紅毛港之名最早出現於中文文獻記載
依據1892年(清光緒18年)出版之《淡新鳳三縣簡明總括圖冊》〈鳳山下里圖〉
海汕庄、紅毛港庄,同屬鳳山縣的鳳山下里
又1894年(清光緒20年)出版《鳳山縣采訪冊》中另有「紅毛港堰(塭)
受曹公圳下石橋溝,同八里長,距縣十八里」記載
日治時期的紅毛港,沿襲清末台南府舊制隸屬台南廳鳳山縣鳳山下里
1920年(大正9年)10月1日,台灣重劃行政區域
將原有之海汕庄南部與紅毛港庄北部靠海地區,合併為現今的紅毛港
改屬高雄州鳳山郡小港庄,原紅毛港庄與海汕庄兩地名皆不再使用
紅毛港劃分五個保(保甲制度),由南而北為一至五保
並於紅毛港設有「紅毛港派出所」管理
1933年紅毛港公學校成立,1951年(民國40年)改名海汕國民學校(海汕國民小學)
紅毛港派出所也更名海汕派出所,紅毛港主要道路海汕路
印證了前述紅毛港與海汕的地區關聯性
1945年(民國34年)國民政府來台以後
紅毛港五個保分別改名為海澄、海昌、海豐、海原、海城等五村
行政上隸屬高雄縣小港鄉。1967年(民國56年)因高雄第二港口開闢海城村之北半部姓張仔聚落,遷至對岸小港「臨海新村」
紅毛港之面積稍減。1979年(民國68年),高雄市升格為院轄市
小港鄉又併入高雄市,行政單位鄉改為區,村改為里至今
高雄市紅毛港名稱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
其一,根據相關文獻及耆老訪問,約在明末
「大林蒲」與「紅毛港埔頭仔」之間有一潮流口
此一潮流口可能就是今天的紅毛港,其理由是
根據荷據時期1662 年《手繪台灣海圖》<北港圖>
所示,可清楚呈現出大林蒲與紅毛港之間的潮流口
旗后至紅毛港地區形成之狹長沙洲
在荷蘭時代尚未與台灣本島完全相連,而此未相連之處
即是寬廣水域,荷蘭人之船隻可能在此進出活動,上述的潮流口即是紅毛港
其二,也有人認為,在「中洲」(旗津區最南端,今二港口附近)與「紅毛港」之間
有個地勢較低的地方叫「崩隙」,四百年前仍是個缺口
在1662 年2 月1 日,荷蘭人被鄭成功驅逐以後,欲思聯絡清軍反攻台灣
是年6 月23 日,時值鄭成功去世,荷軍認為機會來臨
1663 年,荷蘭駐巴達維亞(Batavia)總督(Joan Maetzuiker)訓令特遣對司令B.Bort
以「如無平底船,改由打狗後方為之」為策略
1663 年12 月31 日,荷蘭海軍特遣艦隊在司令波特(Balthasar Bort)指揮下,由巴達維雖出發
1664 年1 月3日,經澎湖,劫掠牲畜和補給品,1 月13 日,抵達安平外海
另一部分船艦則在打狗南岸之處停泊,遣人上岸與鄭經交涉釋俘與開放通商口岸
未成,乃於2 月7 日將特遣隊全數開往打狗南岸之處集結
荷兵且登岸紮營,準備採取軍事行動
鑒於明鄭部隊已嚴陣以待,且在打狗山置有炮城,而荷軍多數水土不服
每日皆有病亡者,加上東北季風又將結束,荷軍恐有不利,不敢戀戰
乃於2 月16 日撤離打狗南岸之據點,除四艘載運明鄭軍俘虜往福建以外
大多返回荷屬巴達維亞(葉振輝,1995:22)
荷蘭特遣艦隊停泊駐紮之地以及登陸之港口地區
為打狗港(今高雄港)南岸,即為日後所稱的紅毛港
依據1636 年約翰‧ 芬伯翁(Johannes Vingboons)手繪地圖
是荷蘭人繪製的台灣地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圖
這是一張詳細描繪台灣內陸的地圖
全圖對台灣島的描繪與現在的台灣島已相當接近
但是南部的枋寮、恆春一帶海岸
1636 年手繪台灣地圖(Johannes Vingboons)
1630~1632 年,福爾摩沙西岸的景觀插圖81線畫的太短
圖中首次繪出台灣島部分高山與西部河流分佈的輪廓
說明荷蘭人已進入台灣內陸地區
圖中對嘉南平原一帶的各種細節表現的都相當細膩
由此圖中瞭解,1636 年時的高雄潟湖已形成,紅毛港與陸地已連在一起
與1662 年之手繪台灣海圖紅毛港與陸地分離有很大差別
按海圖是由海上觀測而繪製,地圖則由陸地勘測,兩者間應以地圖對地形之描繪較為精密正確
在一幅約1630~1632 年,福爾摩沙西岸的景觀插圖中
右下方之註記:「要看打狗的高山和內部,要在距離海岸三哩處看
並且要從西北方向看過去。從遠處看,那內部就像是幾個島嶼」
由此可證1662 年之手繪台灣海圖為何將紅毛港地區看成島嶼
除此圖外,在十七世紀的各台灣地圖中之紅毛港地區皆未見與陸地分離
1664 年3月,荷蘭人退出台灣南部的第3 年,一支荷蘭艦隊梭尋於台灣海域
企圖伺機為東印度公司奪回台灣
艦隊司令巴爾塔沙‧博多(Balthasa Bort)認為在大員地區登陸十分危險
於是將目標移向打狗南方海域,並曾登陸打狗附近海灘
這次軍事行動的成果,便是這張由密西爾黑理斯松‧博斯繪製的福爾摩沙西南沿岸地圖
圖上所標示船錨記號之位置,應為荷蘭艦隊停泊之處,依圖中位置所示
與今之地理相比較,約在靠近中洲北部,若前鎮之地名之由來
是明鄭為防止荷軍反攻而派兵駐紮開墾於此
因居軍屯之最前方而得名,故中洲與前
福爾摩沙西南沿岸地圖(密西爾黑理斯松‧博斯繪)82鎮隔高雄港而相對恃
依此推論荷艦所停泊或登岸紮營之處,可能為中洲北部
由上述幾種說法中,雖地點各異
但都共同指出荷蘭人曾在此地區停泊或活動
因此紅毛港地名之由來是與荷蘭人有著密切關係
很多體系
都有它的規則存在
自然也有它的規則
雖然偶爾會有打破規則的事情發生
但那也只侷限於偶爾
而不是常常
否則世界上的生態將會被打亂
人所訂定的規則是為了大眾的利益平衡
自然也是一樣
不會偏袒任何生物或物種
也造就了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結果
但也因為這樣的結果
大家才能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與環境
但當這規則一直無法建立而造成混亂的話
將會是一場災難
而災難的結果就由時間來驗證吧!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