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普濟寺建造於日明治38年(西元1905年),係屬於日式寺廟型式建築
亦為台灣罕見保存完整的日式寺院,屬於日本佛教系統的「真言宗」
為昔日鐵道員工鳩資寄附募資興建而成,故又名為「鐵真院」
國民政府來台後,即撥予佛教密宗使用,並由于右任題字,才更名為普濟寺
民國87年(西元1998年)3月經台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因位於溫泉區,北投居民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
所以寺中供奉湯守觀音,稱為「湯宗觀音」
佛寺採用日式風格,皆呈現簡樸淡雅且寧靜莊嚴之佛教寺院之美
北投普濟寺位於北投溫泉路青翠的山谷裡,平面佈局方正並保存極為完整
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整體風貌呈現黑瓦木造寺院
處處散發著簡樸淡雅、寧靜莊嚴的氣息
由建築物之形式上來看,普濟寺是五開間檜木建造之寺院,大殿採日式風格
混合了日本傳統「和樣」、「大佛樣」以及「禪宗樣」三種類型
寺廟的屋頂是屬於所謂「人母造」的形式,與中國的單簷歇山屋頂相似
屋頂兩側的「山花」,日本人稱為「妻壁」
屋頂的裝飾物也各有特殊名稱與途,如「三花懸魚」及「破風」用以遮蔽橫樑或構造物尾
「鬼瓦」即屋脊最兩端的構造物,用以固定大樑,並有鐵真院的徵紋作為裝飾
其屋身面寬三開間,進深也是三間,近正方形
寺的屋頂向前伸出,成為入口玄關,此為日本江戶時期常用的形式
大殿為日本唐風建築,全以檜木雕刻建造,並採卡榫式銜接木造建築
為示慎重,主樑有「上棟式」的字樣,並立有當初負責監造的小木牌及紀念文
入口外觀可見曲形虹樑以及鐘形窗,為花頭窗,斗栱及虹樑雕刻精美細緻頗具特色
大殿內部地面抬高,鋪設榻榻米,方便跪拜禮佛
除大殿外,庭院內有湯守觀音石佛像與村上彰一翁碑等文物也深具歷史價值
北投溫泉業者視為溫泉守護寺院,另因供奉的觀音佛像手抱嬰孩
其旁樟樹又貌似孕婦狀,故信眾中不乏有人以「送子觀音」稱之
直到今天,北投普濟寺仍然保持日式祭拜儀式,先行拜殿內菩薩
而後才拜外面的天公祖,不同於傳統的台灣寺院祭拜方式,形成其獨特特色
過去是黑白的
未來是模糊的
只有現在是真實的
何不把握現在呢?
今天過了雖然還有明天
但明天是今天努力的結果
過去的成了警惕、經歷
而經歷是用身體去感受的
人不就是一直在這樣的輪迴中
進而在人群中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位置與關係聯結嗎?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