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太古‧TAIKOO

TAIKOO
「太古」的老屋其實是典型的街屋建築
可分為前棟與後棟
前棟為接待和吧台的空間
後棟以展示西洋50's~70's摩登家具為主
其實這些家具都是有在販售的
有需要可詢問
從二樓上去
大約擺設三、四組復古桌椅
搭配老屋原有的屋樑、牆壁、樓梯...等
在這個空間彷彿置身於70年代
TAIKOO的工程和設計、裝置幾乎是經營者親力親為
逐一克服老屋漏水
大型家具搬運不易等困難
從一片荒蕪老屋變成現在的「太古」
應證了有努力就有收穫
也看到經營者的用心
那不裝編修
原始保留的一切
讓我流連忘返而不想離開
小小的空間與閣樓
隨著深夜的來臨
客人絡繹不絕的拜訪
讓這原本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大空間
熱絡了起來
不論是本地人、外地人甚至外國人
都為這置身於寧靜街巷中的太古
徘迴觀看、討論與驚喜
深怕錯過眼前的每一刻而猛按快門
To Be Continued...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竹塹記

城隍的信仰
在中國源遠流長
城隍即為陰間的父母官
雖儒家敬天畏神即承認世界有陰陽之隔
然而城隍的觀念卻是從道家開始
建立城隍廟是在道教成為民間宗教信仰以後的事
城隍為監管陰陽的神
在陽間懲兇罰惡
在陰間則專私人間善惡
善事通報天庭惡事通報地府
閻王之生死簿則據此登載人的ㄧ生善惡
城隍廟於1784年完成
至今總共經歷七次整修
最後ㄧ次修建在民國十三年
在光復後(民國49年)即為現今的城隍廟全貌
(官網:http://www.weiling.org.tw/Default.aspx)
影像博物館的前身為「國民戲院」
在1933年啟用
日據時代舊稱「新竹市營有樂館」
是當時全台第一座有冷氣設備的戲院
之後經過修建
於2005年5月21日正式命名為「新竹影像博物館」
主要作為電影文物典藏、展示、播放、研究及教育推廣等用途
(參考資料:http://www.easytravel.com.tw/guide2009_11/scenic.aspx?CityID=5&AreaID=63&PlaceID=1594)
在當天去時由於沒事先的瞭解會播放什麼電影
在這樣的心情下我們進去觀賞了這部撼動人心的
「給世界的8首樂章」
敘述著聯合國在千禧年所訂定的八大目標
雖然不是什麼大片
但卻針對這8個目標的諷刺
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很大的衝擊與觀感
有興趣可在各家電影出租片應可租得到
竹塹是由平埔族原住民語音譯而來
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生活居住地
清朝治台初期
為了避免流民造反
曾經禁止台灣建造石磚城
因此最早竹塹城的雛形是以種植竹圍的方式代替磚牆
在1733年(雍正十一年)淡水海防廳從彰化縣正式移來竹塹
淡水同知徐治民在四周種植莿竹
整個區域成圓形
有東西南北四個門
為竹塹城之始
1827年進士鄭用錫等向前來的閩浙總督倡議興建磚石城及四城門樓
因此於次年以城隍廟為中心開始築造磚石城垣
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
而在東西南三門都設有砲台一座
北門則為兩座
加上東門街、西門街、南門街、北門街通往四門
就構成了新竹街區
而磚石城牆於1829年秋完工
名為淡水廳城,又名竹塹城
竹塹城外挖竹壕溝為護城河
並設吊橋兩座
是目前台灣僅存的ㄧ條護城河
在鴉片戰爭期間
有英國軍艦侵擾附近的大安港
故當時的同知曹謹與仕紳在磚石城外加築一圈土城
另建有大小城門共八座
在台灣日治時期
1901年北門大街金德美商號大火
將整個北門付之ㄧ炬
1902年日本實施都市街道改正
於是開始拓寬道路並拆掉城牆與城樓
只剩東門迎曦門存留至今
有時候從歷史資料的追尋中
讓人對當時的人事物都充滿了很多的想像
因為時間過了就很難保留
To Be Continued...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2010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節

近年來新竹積極推動玻璃創意產業
累積了多年的創意能量
以求新求變的初衷
打造出在盛夏展開的
「2010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節」
為了強調本次活動的「創意與傳承」
以跨界的「文化」、「美麗」、「科技」、「綠能」整合
呈現策展理念
並結合地方文化內涵
創意產業與觀光遊憩
串聯產、官、學、研
擴大城市行銷
著眼國際
讓世界走進來
也讓國際看得見風城。
此次玻璃藝術節的策展作品
兼顧國際性、本土性、科技化、創意性
規劃「國際玻璃藝術館」
「金玻獎玻璃藝術創作比賽得獎作品展」
「國內名家邀請展」
「玻璃科技藝術館」
「玻璃藝術創意館」
「親子探索館」
等不同主題之精采作品展示
在這個活動裡
可以讓人深入了解玻璃產業的起源與應用
玻璃工藝博物館裡
可以看見金玻獎的創作作品
讓人們了解玻璃的藝術面
在玻璃工坊裡
可以親眼看見玻璃的製作過程
光是站在工作室裡
汗都不由自主的流出來了
可見這工作的辛苦
在國際玻璃藝術館中
可以看見國際藝術家的作品
而在玻璃藝術創意館裡
可以看見本土藝術家的傑作
不從比較的觀點來看
國內外的藝術家呈現出玻璃的應用與結合
讓人對於日常所見的玻璃
有不同的觀點與享受
玻璃科技藝術館裡
結合了科技與燈光來表現玻璃的美
其中還被某個作品的聲音給嚇到
其實玻璃在結合環境的聲光之後
給了人們不同的體驗
在國際玻璃藝術節期間
有免費觀光接駁車
所以不需租機車
也不需特意記公車站或號碼
皆可到達市區裡各個著名景點
這樣的接駁車才是真正有意義
的讓人們深入瞭解各地方的文化與風情
To Be Continued...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逸仙公園(國父史蹟紀念館)

「逸仙公園」
位於台北車站與中山北路之間
又名「國父史蹟紀念館」
主要建築以「梅屋敷」而得名
在西元1900年
本為日本人大和宗吉所經營的旅館
20世紀初曾招待過孫逸仙、胡漢民等知名政要
國父四次來台
曾於第二次下榻於此
台灣光復後
先總統蔣介石特別指定此地為國父史蹟紀念館
亦稱「逸仙公園」
至1983年
為了配合政府鐵路地下化工程
政府決議將公園以原址原貌重建於北方50公尺
也決定採用整舊如舊方式重建
1986年新址開始
並於1987年完成庭園工程
國父史蹟紀念館雖在民國79年重新設計過
而昔日的會議室也改為展覽室
不過仍保有當時之情景
國父史蹟紀念館外的碑亭、小橋、流水等造景
在先人努力成就下
造就了現在的今與新
實為發思古之幽情
讓台北市民能在車水馬龍的市區中
尋訪另一個幽境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