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建城史-府城的捍衛者氣勢傲人有著甕城(外城)雙重防衛的臺灣府城大南門
位於南門路上,路名因城門所在而取名之
築城過程曲折富有故事情節:
話說明鄭時期(西元1683年)鄭克塽在議降之後
清康熙帝認為臺灣僅彈丸之地,得無所加、棄無所損
視台灣為化外之地又有海防天險
不必建城防外患且倘若為敵人所用豈不如虎添翼之
故設治經營但府、縣、廳皆未建城池
直到清康熙末年(西元1721年)鴨母王朱一貴揭竿而起反清復明
使清之態度轉變開始先以木柵、莿竹築城至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誕生了磚石城門
之後改木柵為三合土的城垣,塑造了雄偉壯觀府城捍衛者“城”,鞏固清在台勢力
保護百姓及渡台任職官員們的生命安全
府城有四大(大東、大西、大南、大北)
四小(小北、小南、小西、小東)
八個城門和加強防衛的外廓門(兌悅門、東郭門...等)
建構了府城固若金湯的軍事防備,是官吏來台上任必報到之處
大南門造型是半圓形的外圍城牆,稱為半月城亦稱甕城
與花崗石條砌成的城樓門不成一直線
混淆敵軍視聽使之錯亂方向,好個“甕中捉鱉”巧妙的設計
歷百年來在隨時空背景變化推進下“城”淪為了交通上的障礙物慘遭拆除命運
幸運的!台南府城留存了三個城門可以被人們小心的呵護著(大南、大東、小西)
其中臺灣府城大南門是僅存中最完整有城樓門、雉堞、窺孔、馬道
及全台唯一有外城之城門,屹立不搖盡忠職守站崗捍衛著臺灣府城大南門城門額上“寧南門”-往南要道取其明鄭時期四坊之一「寧南坊」之意
並有另一含意“消弭戰火”保民護財之作用
因由南邊發起的大小不斷戰事聞名者有朱一貴復明之役
林爽文天地會叛變南路莊大田的率眾之戰
且出南門是較荒野之處古時的墓葬地“鬼仔埔”
為求安居樂業故取“寧南”消鋒火、平鬼火
南門亦也通往南邊左營區要道(明鄭時期西元1661~1683年的萬年縣興隆地區)
城樓門牆壁上鑲嵌青斗石碑為道光二十八年間(西元1848年)
所頒布之告示碑「農商負販、車牛往來、不許兵役勒索特示」就是真實的歷史佐證
風華再現話南門古蹟活化南門城是個用三合土、磚石夯實砌築、花崗石條疊積的硬漢雖然高樓阻礙了眺望視野,車水馬龍隔開了位於女子中學的“城垣”
卻無損南門的風華再現
看那!歇山重簷式的城樓燕尾展翔、城上馬道彎延、雉堞(城垜)秩序排列站崗著
和府城南門公園之設立拉近與人們的距離,周邊綠化環境舒緩雙眼
寛敝空間的規劃是舉行音樂沙龍極佳處
配上日治時期建築風格的放送局(當時的廣播電台)
在一旁、後方碑林內有建築圖、禁示、紀功、修建..等石碑豐富的歷史史料
走在城內馬道、坐在美人靠椅上小憩
使大南門成為一處極具休閒登高懷古、史蹟研究撫碑追思、踏青或坐、閱讀、靜思的好去處
忽然覺得全球性的工廠
只有在發生緊急事情的時候
才能看的出這家公司的制度是否應變得宜
不然只要一發生事情
誰也沒法作主時
就會變成要什麼沒什麼
徒勞無功且也浪費時間
加上人們之間的溝通
容易存在著各自的理解
造成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溝通上面
而縮短了釐清與解決問題的時間
有時想想,窗口不就是為了明確瞭解事情而存在嗎?
當窗口沒辦法時,就會加入更多的人以及更多的意見而繁雜了
到最後會發現, 很多事情都很單純
只是到最後,人把它複雜化了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