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關渡宮

關渡的地名是從凱達格蘭族地名「Kantou」而來的
西班牙文獻則寫作「Casidor」
因而關渡有多個諧音的地名
如:甘答、干豆、肩脰、官渡...等
均是平埔族語的譯音
乾隆25年續修「台灣府誌」時稱「關渡」
日據時代改稱「江頭」
光復後則恢復使用關渡
清順治十八年
臨濟宗石興和尚由福建湄洲島請來媽祖香火來台
以茅草建屋
奉祀於干豆山區
人稱「靈山廟」
清聖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大雞籠社通事賴科
鳩眾重建「靈山廟」殿宇
以瓦易茅
諸羅縣知縣周鍾瑄
命名其廟曰「靈山天妃廟」
台灣日治時期
明治卅年(1897年)
關渡富商林大春因講究風水學
收購廟地
改建為自己之住宅
林大春捐了兩百八十銀元並集資
遷移「靈山天妃廟」到山下(即關渡宮現址)
坐西朝東
風水上稱作「萬水歸堂穴」
易名為「關渡祖宮」
大正十一年(1922年)再次重修
更名為「關渡宮」
關渡宮正殿主祀馬祖
兩旁奉祀觀音、文昌帝君
左殿祭祀延平郡王鄭成功等開台名將三將軍
右側為祭祀建廟諸先賢神位
廣渡寺供奉佛教西方三聖
二樓供奉地藏王菩薩
三樓供奉藥師佛祖
古佛洞臨海處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四大金剛、二八天王
財神洞供奉財神與土地公
凌霄寶殿於西元2000年舉行安座大典
供奉玉皇上帝、三官大帝、東華帝君、瑤池金母、南斗星君、北斗星君等
來到這裡
看到人潮
可知這裡有名程度不輸其他觀光景點
不過也佩服前人獨特的眼光
將關渡宮移到這「萬水歸堂穴」
才有今天這般的香火鼎盛的榮景
關渡真的是個很適合放鬆心情的景點
To be continued...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關渡自然公園

民國90年12月1日起
「關渡自然公園」即由臺北市政府委由《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來經營管理
延續當初催生保育關渡濕地的熱情
學會首創臺灣生態保育區委託民間經營管理的先例
以一個非營利的民間社團將盈餘百分之百回饋的方式
將數十年來對這塊濕地的關懷之情化為積極的行動
「關渡自然公園」位處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
自古以來
即是重要的候鳥棲地
然而滄海桑田的變換、經濟巨輪的干擾
濕地生物的棲息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故自民國70年起
就有保育人士要求政府成立保護區
保護這裡豐富的生態
經過各界保育人士十餘年的努力
民國85年臺北市政府為保留臺北市最後一塊濕地淨土
而成立關渡自然公園
保育關渡的濕地環境
是自然公園成立時的初衷
經濟的發展帶來人為的破壞
復育關渡濕地風貌、找回關渡濕地原住民
也教育民眾認識關渡濕地、進而欣賞、保護她
是保育人士不斷在思考的問題
自然公園不同於自然保留區
在透過系列的教育活動提升民眾到此遊玩的深度
休閒對繁忙都會生活而言
是休息再出發的動力
自然公園的寧靜能將擁擠的世俗塵囂隔絕開來
感受到的是徜徉在一片自然清新的寬廣與遼闊之中
研究的計畫
支撐起濕地環境的保育、教育及休閒功能
透過實體的運作和各個研究計畫形成良性的循環
使關渡自然公園的經營方向
圍繞在保育、教育、休閒、研究四個主軸發展
並且在不同的目標中求取平衡點
來到這裡
可以經由很多此地建立的小木屋就近觀察鳥類
也可以到園區的自然中心一、二樓
藉由大片的落地窗與望遠鏡觀察遠端的鳥類
如果有不懂的鳥類
在一旁的義工也會很熱心的幫你介紹每種鳥類的特色與習性
當時就有遇到一位熱心的志工
一直幫我們介紹鳥類的習性與分辨
雖然當天不是這位義工的值班時間
但是他也是因為熱愛這個地方
而不管是否他值班的時間
也想讓民眾瞭解關渡自然公園的重要性
與各種鳥類的認識
所以想賞鳥
關渡自然中心是個不錯的好地點
To be continued...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I wanna share a music
"Kiss the rain"
Please play the music
I often close my eyes
And I can see you smile
You reach out for my hand
And I'm woken from my dream
Although your heart is mine
Its hollow inside
I never had your love
And I never will
And every night
I lie awake
Thinking maybe you love me
Like I've always loved you
But how can you love me
Like I loved you when
You can't even look me straight in my eyes
I've never felt this way
To be so in love
To have someone there
Yet feel so alone
Aren't you supposed to be
The one to wipe my tears
The one to say that you would never leave
The waters calm and still
My reflection is there
I see you holding me
But then you disappear
All that is left of you
Is a memory
On that only, exists in my dreams
I don't know what hurts you
But I can feel it too
And it just hurts so much
To know that I can't do a thing
And deep down in my heart
Somehow I just know
That no matter what
I'll always love you
So why am I still here in the rain
在下雨的夜晚
忽然間聽到這首音樂
出自韓國最擅長描繪愛情的音樂家YIRUMA之手英文歌詞是由Hienie Dao所填寫
只是想藉著此次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之行
順道分享這首美麗的音樂
我想這首音樂在安靜的夜晚裡聆聽時
容易觸動人們心底的感動吧!
為什麼會想來到北藝大
1.北藝大很美
2.關渡美術館剛好在北藝大裡
3.很適合全家大小來郊遊的好去處
由於以上的三個理由
構成了此次的拜訪
以下就不多介紹
就請伴隨著音樂慢慢欣賞照片囉!
To be continued...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勸業銀行舊廈(臺灣土地銀行)

勸業銀行的「勸業」於日本語為
「提倡實業」意思
其業務也與生產事業息息相關
1920年代之前
勸業銀行在台業務均由台灣銀行代辦
以產業貸款為主
金額並不高
1922年
該銀行正式來台經營土地開發、造林及埤圳水利等事業
並於臺北、臺南兩市各設立勸業銀行支店
1930年代
為因應日漸龐大的業務來往
特別於台北與台南分別興蓋兩座大型銀行廳舍
勸業銀行於臺南市末廣町與臺北市表町興建的這兩座營業廳舍
與1930年代流行於台灣的希臘、羅馬風格的大型建物極不相同
兩座勸業銀行舊廈都充滿古代中美洲馬雅建築風味
是典型的折衷現代主義建築
勸業銀行舊廈成為臺博館土銀展示館戰後
則由台灣土地銀行(土銀)接收為總行使用
並另外新建大樓連結
在土銀停用該建築後
台北市政府和文建會計劃將其
與附近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台灣博物館與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等地點以地下道連接
結合成古蹟專區(首都核心區博物館)
2007年
勸業銀行舊廈開始進行大規模整修
後由國立台灣博物館使用(但產權仍歸土銀)
定名為「臺博館土銀展示館」
來到臺灣土地銀行
當然就是要進去那古時的金庫
體驗一下在巨大保險箱裡面的感覺
在當時來到這裡時
土銀剛好舉辦古生物特展
因此也可以帶小孩來這邊看看史前的一些生物化石
在當時還遇到一個志工小朋友在現場做某部份的介紹
而跟在小朋友身旁的我想應該是小朋友的父親
因為怕他太努力講解口渴
所以常看到父親遞茶水給孩子喝茶
且只要有參觀訪客經過
小朋友則相當敬業的一次又一次的講解給經過的訪客瞭解
雖然小朋友生疏的像被稿子般的講解
但對於他這個年紀來說卻需要面對群眾的勇氣
真的很不簡單
也讓小朋友瞭解服務人群的美德
To be continued...



總統府

[緣起]
總統府前身為日據時期之台灣總督府
不僅日據時期地位十分重要
且光復後仍持續扮演中華民國政治中樞的角色
民國35(1946)年為慶祝蔣中正總統60大壽
將二次大戰損毀嚴重的總督府大舉整修並更名為介壽館
民國39(1950)年這棟建築物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
民國95(2006)年,為彰顯憲政上的意義及符合實際功能
正式更名為「總統府」
民國71年文化資產的地位日益重要
相關法規陸續訂定
故當時主管機關內政部於民國87(1998)年7月時
正式將總統府主體及其附屬空地公告為國定古蹟
範圍包括貴陽街、寶慶路、博愛路及重慶南路所圍塑的街廓
總統府為全民之文化資產
不僅見證了台灣歷史
也是許多重要政策決定的場所
總統府正式指定為國定古蹟後
本著文化傳承的使命
完成基礎性的調查研究
近年來更持續委請專業人士著手多項修繕工程
落實使用者管理維護之責
[建築歷史]
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的歷史
依時間可區分為三個時期
分別為
(1)臨時總督府
(2)總督府舊廳舍
(3)總督府新廳舍
第二次世界大戰
總督府廳舍為躲避轟炸
在建築物外觀上
做了一些偽裝的設施
但最終仍遭受轟炸的破壞
不過經過後來大大小小的修復後
而成為現今大家現在所看到的「總統府」
在裡面還是有很多地方是有人管制的
雖然是可以讓民眾進入總統府
有些部分還是民眾是無法參觀的
從總統府內部觀看中央塔樓
與在電視上常看到的正面中央塔樓別有一種感覺
在參觀的時候
也遇到很熱心的解說人員
雖然她一直強調她是專門位日本人作解說的
(因為她是講日語的)
但她還是會使用日語講解
再用中文說一遍
她的用心值得鼓勵
總統府的開放時間與上一篇的台北賓館相同
可以利用一天的開放時間參觀此兩個地點
To be continued...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台北賓館

[緣起]
台北賓館前身為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官邸
日據時期為日本皇戚貴族
政要權貴往來之處
日皇昭和訪台也曾下榻在此
現為中華民國的國家招待所
專門接待外國貴賓或舉辦慶典活動
台灣總督官邸建於明治32(1899)年4月
完竣於明治34(1901)年9月
該時期所建官邸稱之為第一代總督官邸
明治44(1911)年的總督官邸因空間不敷使用
故著手改建工程
完工後稱之為第二代總督官邸(即今日所見風貌)
光復後移交台灣行政長官公署
民國36(1947)年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府
並作為台灣省省主席官邸
民國39(1950)年改隸總統府
做為招待外賓及召集會議場所
改稱台北賓館
民國52(1963)年交由外交部管理至今
民國87(1998)年由主管機關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
然後依循相關規定完成調查研究等基礎資料的收集與建立
並於民國91(2002)年進行大規模的解體與修復工程
於民國95(2006)年5月竣工
隨著台灣民主化的進程
同年7月首次對民眾開放
讓國人可以一窺台北賓館百年的神秘面貌
[建築歷史]
1.臨時總督府
(1)布政使司衙門
明治28(1895)年6月5日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記自基隆登陸後
將臨時總督府設在基隆稅關內
臨時總督官邸亦為同一處所
日軍移師進入台北城後
總督選擇城內規模最大的官廳建築群
前清布政使司衙門作為臨時據點
並將西側的籌防局作為總督暫時辦公及住宿的地方
然日軍為彰顯台灣總督的地位及增加交通便利性
遂將正前方西門街之街屋拆除
開闢一條街路可直通總督府大門
最終台灣總督仍無法適應台灣傳統建築空間的生活習慣
故將官邸再次搬遷至清末西學堂內
(2)西學堂(乃木館)
總督官邸遷至清末劉銘傳所建西學堂內
時間長達約6年之久
西學堂的配置是由排列成品字形的三棟一層樓的磚造建築組成
四向立面都有紅磚砌成的連續拱圈陽台
各房間均有落地門直通至陽台空間
基礎抬高於地面、下面設有通氣孔
屋頂為重簷式屬於陽台殖民地樣式
明治29(1896)年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
於西學堂旁增建一棟鋪設榻榻米的和式建築
以方便日式起居之所需
總督遷出後
舊西學堂改為旅團司令部使用
最後因市區之道路規劃下拆除
為便於區分將此時期的總督官邸稱為「舊總督官邸」或「乃木館」
2.新總督官邸
(1)第一代總督府
總督官邸在明治32(1899)年4月開始建造
明治34(1901)年9月26日落成
是由當時任職總督府營繕課長福田東吾、囑託宮尾麟及野村一郎設計
也就是說雖然在明治33(1900)年的文件中明確知道總督官邸的位置
但實際上此時總督官邸已是建造中
因此才會在另一份文件中明確繪出官邸的平面位置圖
該時期官邸的屋架仍採用木屋架
空間機能以總督及家眷起居、行政辦公及接待賓客社交為訴求
總督官邸基礎採用台北城牆的石材
這個建議是由當時官邸新建工程主任宮尾麟向兒玉總督提議的
主要理由是期望一來可解決台北城內通風不佳的弊病
此外亦可使總督官邸更加氣派與外國之官廳媲美
(2)第二代總督府
總督官邸設計之初
並未考慮接待來台皇族的機能
不到十年光景
木屋架受白蟻侵害的問題十分嚴重
因此明治44(1911)年著手改建工程
至大正2(1913)年完工
此次改建工程由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技手八板志賀助負責
營造廠商為堀內商會台北支店
該時期所改建的官邸
稱之為第二代總督官邸
功能上除提供總督居住的需求外
仍須有
(1)招待外賓的社交活動
(2)招待台灣官民
(3)日本皇族迎賓巡禮活動等功能
以前聽新聞報導了解這個地方雖然神秘
但是了解此地背景之後
其實他無關政治
只是單純為總督府的居所與當時日本皇戚貴族、政要權貴往來之處
這個歷史的變遷
也代表著當時總督府的生活與文化
在光復之後台北賓館也成了接待外國貴賓與舉辦慶典活動的地方
在當時參觀時
有位義工伯伯很好心的指點我怎麼拍可以拍到全景
且有趣的是連義工伯伯自己也帶著隨身相機來記錄這建築的一切
可以在此服務人群並且可長時間在這記錄建築的一切
真是一舉兩得
由於台北賓館週末假日每個月只開放一次
其於平常日時間也只開放上午時間(9時~12時)
有需要者可上網查詢開放時間
有機會來看看當時的生活文化也是種不錯的體驗
To be continued...